1.二次风优化问题,需要掌握动量与射程关系;
2.喷口位置设计应与煤流对应的位置匹配;
8.4 炉内氧量使用效率
由于低温燃烧的原因,需要精确了解氧气使用的整体情况,我们提出氧量使用效率的概念:提出氧量使用效率的概念:在炉内空气喷口上部任意位置,沿炉膛高度方向,在同一轴线上两个在炉内空气喷口上部任意位置,沿炉膛高度方向,在同一轴线上两个测量点处测量点处X1,X2X1,X2,,分别测量氧气含量,氧量消耗量与初始氧量之比,分别测量氧气含量,氧量消耗量与初始氧量之比,表达式如下:
典型炉内氧量分布研究
1、炉内氧量分布测量(调整前)
2、炉内氧量分布测量(调整后)
3、炉内压力沿炉膛高度的变化测量
8.5 床料质量的研究与控制
由于流化工艺的需要,床料中颗粒在各段粒径范围内有确定的动态分布(床料质量);
粒径分布(密度、当量直径)对流化风量的影响:床料质量恶化,临界流化风量将变大,运行困难,低负荷时床温均匀性与温度高低变化尤其显著;
总体来讲颗粒直径为1~8mm份额力求最大85%;
实践发现:细颗粒1~3mm,对7-15mm颗粒,具有润滑作用;
床料质量恶化后,运行时可以通过床料置换,加以处理;
良好的床料质量对稳定燃烧、正常传热十分重要,是流化床正常运行的关键;
CFB锅炉运行时,通过加入燃料、石灰石、沙、飞灰再循环等以及大渣的排除等过程,床料质量在动态变化,所以临界流化风量也将变化;
不同的炉型、破碎方式、配风方式、排渣方式和运行习惯对物料的粒径动态分布影响重大,对该问题的彻底研究,可以提高锅炉运行水平;
首先在破碎阶段必须控制粒径分布,筛分系统十分关键;
解决排渣中有效粒径收集、使用。不同的排渣方式对细灰的反复利用差异很大;
风水联合冷却,回收的细灰量较大,而滚筒式、水冷绞龙等方式基本没有回收,他们之间的代价在于送入炉膛的氧量控制难易不同。
8.6 飞灰可燃物专题研究
煤种、粒度分布、燃烧温度、给煤方式、补氧与混合、分离器是决定飞灰中含碳量主要因数。
试验发现:飞灰中含碳量最高的灰粒是细灰;不同的煤种其含碳量具有不同的波峰(最大值)位置(粒径);
由于小于50µm的灰粒将一次性通过炉膛,无法被高温分离器捕捉,也不可能被反复燃烧,对于这部分灰粒而言类似于煤粉炉中煤份的燃烧方式;
CFB与PC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重要的差别在于燃烧温度太低,PC炉燃烧温度为1500℃左右,CFB炉燃烧温度为900℃左右。典型飞灰特性试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降低飞灰燃物含量建议
增加筛分系统,尽量减少合格细煤粒进入二级碎煤机,发生过磨现象,使煤的粒度不致过细是关键。
1、入炉煤粒度合格提高燃烧温度
2、给煤必须均匀,增强煤与床料的混合
3、增加飞灰再循环系统,在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将炉膛中部的氧量适当提高
8.7 冷渣器运行分类
1.风水联合冷渣器(电耗大,出力大,有效床料可动态回收)
a.渣粒全部翻过隔墙的方式;
.渣粒部分绕过、翻过隔墙的方式;
2.水冷绞龙(电耗小,出力小,床料不能回收)
3.水冷滚筒式冷渣器(电耗小,出力大,床料不能回收)
来源:B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