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锅炉岛系统设计同样需要优化,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流化床锅炉岛设计规程,设计经验的积累与反馈过程十分缓慢,而业主需要总体优化的设计;
3.碎煤系统与输送系统需要在现有的设计概念进行突破,采用多级可靠筛分,两级破碎的系统,从设计上作到可靠。
经验表明:从设计上、工程管理上有一个良好的开始,项目就成功一大半;
6.国内CFB锅炉系统———设计研究
目前已投运135-300 MW等级的CFB锅炉装置已有上百台,通过多方努力,在运行可靠性方面已得到不断提高,但在经济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通过大量工程项目实践和CFB锅炉系统试验研究,目前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各方面开展工作。
1.对新建机组而言
设计优化(设计院、总包方负责、研究机构)
施工优化(施工企业、研究机构)
系统优化(设计院、总包方负责、研究机构)
设备优化(制造厂、研究机构)
2.对已投运的机组而言
–运行优化(业主、研究机构)
锅炉设计技术研究初步结果
布风板与风帽设计优化:根据布风板面积大小调整其布风阻力,经验表明,床面的大小与布风板阻力成正比,100MW机组一般要求布风板阻力大于5kPa,可以防止阻力过小,出现沟流;
风帽的设计,现在一般采用锺罩形式,可以防止漏渣,且风帽阻力可调;
根据煤流和回料的部位,设计不同阻力的风帽,在布风板四周设计布置小节距风帽;
合理的的布风板阻力设计与炉膛受热面布置,对边壁流的形成与消失十分关键,下降边壁流与上升气流的交会对炉内的磨损影响十分重要;
布风板整体采用向排渣口倾斜,有利于大颗粒的排除;试验发现煤粒径、给煤点数量、布置与排渣位置等对煤流的扩散十分关键,大颗粒将向下运动,中等颗粒水平扩散,小颗粒将向上运动;
根据回料给煤、直接给煤等方式,要求多点、前后墙分别布置,可解决煤粒混合、燃烧的均匀性,达到物理均匀(扩散)与化学均匀(燃烧),同时考虑煤流与排渣短路问题;由于设备、季节等原因,给煤线可能出现故障,多点给煤提高可靠性;
磨损与控制:炉膛空床速度的优化,试验发现,炉膛空床速度小于5m/s时磨损最小,同时在过渡段的结构上采取成熟可靠的防磨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优化,控制烟气速度小于9 m/s; 防止烟道与受热面磨损;对烟气走廊应采用格栅阻尼的方法进行的控制
对无法避免的磨损部分,采用按计划移动的磨损可控原理;
针对实际与可能的燃料,优化炉膛空间,上升颗粒在炉内的计算停留时间不少于6秒,可保证分离器不能捕集到的细颗粒在一次通过炉膛后基本燃烬;
二次风系统喷口优化:掌握动量与射程关系,在锅炉设计上进行优化;二次风喷口布置设计与煤流对应的优化;
来源:B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