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R或许是现代核能系统中最简单的系统,人称三 “P”堆,即用罐(pot)、泵(pump)和管子(pipe)连接成的反应堆。易裂变、可转换与裂变的同位素熔于高温、极高沸点的(1400℃)液态氟盐,既是反应堆燃料,也是冷却剂。接近大气压的液态燃料盐流过反应堆堆芯,发生裂变并加热到700℃,泵入主热交换器,把热能传输给二次液盐冷却剂,然后再进入反应堆堆芯。二次热传输系统清洁液盐把热能从主热交换器传给高温布雷顿循环,使热能转化为电力。规定MSR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和销毁核废物。传统 MSR设计为石墨堆芯,热至超热中子谱。按照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路线图MSR项目的计划与预算安排,2020年完成商用可行性研究,研发资金10亿美元。实际上美国选定钠冷快堆后,国内活动基本停止,是第四代六个系统中唯一没有国家“认领”开发的系统[12]。
MSR是第四代六个系统中唯一的“非传统”堆型,是1950-70年代初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陈年老酒”,“出身”是美国空军见海军设想核能推进潜艇而不干落后,“想像远程轰炸机不受限制的飞行只能靠核能作动力”提出的重要军事任务[1,50]。靠军方强力支持,投资10亿美元,先后开发、建造并运行了两个熔盐堆实验装置(ARE, MSRE),运行非常成功,是世界上唯一曾用三种裂变燃料(U-233、U-235和Pu-239)运行的反应堆。尽管非常成功,但军方只对生产高质量武器级钚的钠冷快堆感兴趣,1974年终止研究。事后连“氢弹之父”爱德华• 泰勒也认为是“可以原谅的错误”。
熔盐堆实验装置主隔离室俯视图
MSR开发历时20多年,已经发展成为熔盐燃料反应堆“族群”。现代核能发展遇到的重大技术障碍,MSR系统基本上解决或“避开”了,属核能系统发展的另一个途径。MSR本身就是个“闭环”、连续运行的核能系统,运行过程转换生成易裂变材料,直接利用;用毗邻的小型化学厂连续“处理”,去除裂变产物,容易做到“自给自足”、燃料成分基本不变地运行下去;如为U-233/Th燃料循环,前端进来的原料是氟化钍,后端排出的核废物300年后放射性水平低于天然矿石,成为最简单、最高效的核能系统。
不同燃料循环的辐射毒性(假定后处理损失0.1%)
(Data and graph from Sylvain David, Institut de Physique Nucléaire d'Orsay)
MSR 的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热谱,增殖能力不高(MSBR,1.09);系统的本质是U-233/钍燃料循环,但没有天然U-233,只能用铀-235、钚或TRU启动,生成U-233,逐渐过渡;从系统达临界开始,整个主系统带强放射性,只能遥控监视、检查、检修,因而要开发遥控机械手和机器人;钍核数据库不如铀完整,多数人不熟悉液盐的性能与知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