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设计流程与工作目标
核电站项目设计工作一般可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4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目前三维设计主要针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2个阶段进行,以汽机专业为例,其设计流程主线为:
PDMS-EQUI设备建模定位→PDMS-PIPE管道和支吊点布置→PDMS-DESI碰撞检查→GLIF应力计算分析→DRAFT管道布置图→设计校核→ISODRAFT管道ISO图→管道材料统计→ACAD图纸汇总打印→校核、审定→出版、归档.
核电站三维设计的基本准则和应用实践
所属行业:核电|分类:其他|2010-12-0313:48:56|查看数:15|评论(0)
可以看出,设备三维模型的设计和定位过程是整个工厂布置设计流程的关键,其设计参数、形状特性、材料特性、接口信息以及物理属性应该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且在设计时就应考虑该模型在未来核电厂施工和运行维修时的应用.设计院主要考虑模型的占位和同其他工艺系统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对设备安装和施工所考虑的问题则较少,而在后续的三维应用的实践中发现,三维模型的主要可拆解部分的模型建立,对核电厂的运行和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应该在设计阶段阶段进行考虑.但是,模型建设的详细程度应该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才不至于在模型的建设上花费太多成本.这就对三维设备的建设提出了一个深度标准的问题.如何把握这个标准,是业主在三维设备模型建设中的关键,也是数字电厂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工艺设计的角度出发,设备模型信息应该包含:
(1)外形尺寸.设备主要外部特征,设备三维包络控制尺寸数据;
(2)空间定位.设备自身OriginPoint(定位原点)的合理设置及其准确的三维空间坐标,应该同时考虑设备安装的顺序和通道;
(3)接口信息.管嘴是设备与管道实体联接部件,也是工艺设计流程中关键的节点.其数据须准确、完整,主要包括:选用标准、联接形式、公称直径、压力等级、介质温度以及相关功能说明等;
(4)档案数据.记录设备生产商名称、订货时间、设备型号、设备系统编码、施工图纸号码、设备安装的区域和房间编码、设计建模人员姓名等.
2.2模型精度及附加信息
在数字电厂全寿期管理的概念中,三维设备模型的设计应用是逐步传递、渐次细化和提高的.依据使用者对功能要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①设计承包商初步建立模型,用于工艺布置设计和方案优选;②施工承包商归并和继承三维模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指导现场的实际安装和调试工作;③业主公司最终汇总和集成模型,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电站操作培训、维修模拟、数据维护等.3个阶段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补充.设备模型作为数据的载体,将不断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地提供给后续的使用者.
数字电厂组在几年的建模实践中,总结出了核电站设备三维模型的技术特点,并根据现场运行、维修的具体需求,认为在设备模型精度及所附加的信息中还应该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