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10kV并联电容器集中补偿装置因过电压损坏事故(1)

10kV并联电容器集中补偿装置因过电压损坏事故(1)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11/4/2 16:31:15   

  摘要:针对10kV并联电容器集中补偿装置因过电压损坏事故,结合变电站的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电容器;集中补偿;过电压

  某110kV变电站为无人值守站,装设1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补偿装置,于2003年8月安装并投运。2006年4月,检修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春季预防性试验时,发现分组电压电容器2C、3C、4C集合式并联电容器鼓肚、壳体严重变形,4L电抗器器身大面积发黑,其中4C变形最为严重。于是,与设备厂家联系,进行了更换并加装了保护装置。同时,对此次事故进行了分析。

  1故障原因分析

  1.1装置配置

  该站集中补偿装置采用室外防护箱布置方式,VQC自动无功控制装置,在主控制室内,电容器、电抗器、分组开关等设备安装在防护箱内,补偿容量5000kvar,配置6%干式串联铁芯限流电抗器,分成4组自动投切,每组1250kvar,三相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内熔丝保护)。详细配置如图1所示,其中,QS为隔离开关,FV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2原因分析

  从故障的现状可以判断出,此次故障是由于分组电容器2C、3C、4C和4L电抗器内部长期发热导致的,从过电压、电容器的布置方式和运行方式出发,结合运行记录,进行了原因分析。

  如图2所示,该110kV变电站35kV出线1回,主供35kV某农业变电站(以下简称A站);10kV出线6回,其中,工业专线2回,与A站的10kV联络线1回。正常运行方式下,A站2台主变压器停运,通过10kV联络线带其全部负荷;非正常运行方式下,35kV电源进线2向A站供电,启用2台主变压器,且通过10kV联络线,向110kV变电站10kV母线供电。110kV变电站和A站所带负荷中,农业负荷占有较大比重。由于农业线路长,供电半径大,通道清障不彻底,部分铁件、瓷件等老化,在遇有风、大雾、阴雨等天气时,经常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导致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运行记录显示,2006年1~4月份,单相接地次数达16条次,最高相电压达到11.69kV。而目前35kV、10kV系统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据有关规程规定,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允许故障线路继续运行1~2h。

  因单相接地而导致的非故障相电压升高,数值虽然不是很大,达不到电容器出线保护过电压整定值,也不能使电容器保护熔丝熔断,但故障时间长、次数多,是造成电容器鼓肚、壳体变形的主要原因。同时,2006年3月份,110kV电源进线有施工任务,两站在非正常方式下,110kV变电站VQC装置无法应用,A站2台主变压器为无载调压型,第二电源点距A站较远,为保证电压合格率,调高了2台变压器的档位。可是,在用电低谷时段,由于负荷轻导致电压经常越过上限。且在近1个月的时间段内,110kV变电站一直固定使用第四组进行无功补偿,致使4C和4L长期运行,电容器变形、发热较为严重。

  另外,该补偿装置的布置方式为室外防护箱型式。所谓防护箱,即用钢结构作为框架、四周及屋顶填充彩钢复合板而制作的小室,占地面积小,同时内部立体空间也小,无专用的维护、检修、巡视通道,也不利于布式热通风,在夏季时内部温度经常达到50℃以上。然而,对于并联电容器而言,运行温度是保证电容器安全运行和使用年限的重要条件。可以看出,箱内温度过高,也是导致电容器发热损坏的原因之一。

来源: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