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论风险指引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1)

论风险指引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1)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10/9/14 11:14:25   

 关键词:  风险 核电 核电厂

  摘要:介绍了风险指引技术的发展过程、基本概念、技术内涵。论述了风险指引技术与纵深防御的关系,以及风险指引技术在应用中的核心问题,并针对风险指引技术在我国核电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风险指引技术纵深防御应用
  
  1 风险指引技术的发展过程
  
  自从1957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厂希平港(Shiingport)压水堆核电厂投产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核电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验证示范、高速发展和滞缓发展三个阶段。核电厂一般采用传统的确定论方法进行设计,即选定可信的后果最严重的事故作为设计基准事故,针对设计基准事故考虑大量的保守假设和大的安全裕量,设置多重的预防和缓解措施以保证核电厂的安全。
  
  1975年出版的"反应堆安全研究(WASH1400)"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概率论方法研究反应堆安全问题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了所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始发事件,并将所有可能引起堆芯熔化的事件序列作了排序。报告指出:超设计基准事故,尤其是严重事故造成的剩余风险仍有较高的发生概率。1979年3月美国发生的三哩岛核电厂事故证明了WASH1400的结论,概率论方法作为核安全分析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一些核电厂也开始尝试进行概率安全分析(A)。同时,由于对严重事故的担心,在三哩岛事故后新的电站设计方案中采取了大量提高安全性的措施,使核电建设工期拖长,投资大量增加,经济竞争力大大下降,核电发展进入滞缓期。
  
  1988年,美国核管会(NRC)要求所有核电运营者利用A对电厂薄弱环节进行检查(IPE和IPEEE),1992年,各核电厂的A报告全部完成。1992年以后,各核电业主对A模型不断维护,并将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到核电厂的运行、在役检查、定期实验、工程改造以及设计规范的改进之中,使得各核电厂在大幅度提高可用率和能力因子的同时,核电厂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据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统计[1]:2000年,美国所有核电厂的平均能力因子比1992年上升约20%,平均堆芯损坏频率下降到1992年的1/3,平均非计划停堆次数下降到1992年的1/4,严重事件的发生频率下降到1992年的1/10。
  
  1995年,美国NRC发布A政策声明[2],声明要求"在所有管理规范活动中应扩大A技术的应用,利用A技术作为确定论方法的补充并支持传统的纵深防御原则",此政策声明通过扩大A技术的应用使得风险指引型的管理规范走入正轨。
  
  1998年,NRC发布电厂许可证申请基础变更、在役检查、分级质量保证、技术规格书等方面的风险指引决策方法管理导则(RG1.174、RG1.175、RG1.176、RG1.177),同时按照风险指引决策方法修改了标准审查大纲第19章(SRPCh19),目前NRC正在积极制定风险指引型管理规范[3,4]。
  
  2 与风险指引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5,6]
  
  为了方便理解风险指引技术的内涵,首先需要明确如下几个基本概念。
  
  2.1 风险
  
  运行核电站的风险是指可能对公众健康或环境带来危害的不确定性事件。风险一般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失效,即风险的始发事件或诱因;二是始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发生的可能性;第三个是如果该事件发生可能导致的后果。综合三个要素才能对风险作出全面的理解和评价。经常遇到的对风险的片面理解是:只关注事件发生的后果而忽视了事件发生的频率。

来源:电力技术知识网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