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技术应用 > 电声联合检测技术在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中的应用(2)

电声联合检测技术在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中的应用(2)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12/8/16 11:24:32   

2.1.1 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部放电测试方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专门对此方法制定了相关标准(IEC-270)。该标准规定了工频交流下局部放电的测试方法,同时,此方法也适合于直流条件下的局部放电测量。脉冲电流法的基本测试回路分为直测法和平衡法两种。直测法常遇到各种干扰,特别是在现场环境下,会严重影响测试灵敏度。而平衡法由于其抑制共模干扰的优良性能,得到广泛采用。平衡法测试回路有西林电桥、差分电桥以及双电桥等形式。目前西林电桥干扰抑制比可达到几十,差分法可达到数百甚至上千。但是,平衡法的测量灵敏度一般比直测法低。脉冲电流法应用广泛,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类局部放电测试仪都采用直测法回路,如瑞士Haefely 公司的TE571 局部放电测试仪等。

2.1.2 无线电干扰电压法(RIV)

无线电干扰电压法,包括射频检测法,最早可追溯到1925 年,Schwarger 发现电晕放电会发射电磁波,通过无线电干扰电压表可以检测到局部放电的发生。国外目前仍有采用无线电干扰电压表检测局部放电的运用,在国内,常用射频传感器检测放电,故又叫射频检测法。较常用射频传感器有耦合电容传感器、Rogowski 线圈电流传感器和射频天线传感器等。RIV 方法能定性检测局部放电是否发生,甚至可以根据电磁信号的强弱对电机线棒和没有屏蔽层的长电缆进行局部放电定位;采用Rogowski 线圈传感器也能定量检测放电强度,测试频带较宽(1~30MHz),现场测试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2.1.3 超高频(UHF)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超高频检测又分为超高频窄带检测和超高频超宽频带检测。前者中心频率在 500MHz 以上,带宽十几MHz 或几十MHz,后者带宽可达几GHz。由于超高频超宽频带检测技术有噪声抑制比高、包含信息多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所说的超高频检测技术即指超高频超宽频带检测。

用于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传感器主要为窄带天线传感器。利用窄带天线作传感器早在1980 年Kurtz等人就提出过,他们设计的传感器用于大型电机局部放电测试,安装在一个或两个磁极上,可探测到单根定子线棒的放电。目前,窄带天线传感器已在检测大型电力变压器、GIS、电力电缆等设备的局部放电上有相关应用。

2.2 超声波检测法

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时,其瞬时释放的能量将放电源周围的介质加热使其蒸发,此时放电源如同一个声源,向外发出声波。由于放电持续时间很短,所发射的声波频谱很宽,可达到数MHz。要有效检测声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感器的选择是关键。常用的声传感器有用于气体中的电容麦克风(condensermicrophone)、驻极体麦克风(electrets microphone)和动态麦克风(dynamic microphone);用于液体中类似于声纳的所谓水中听诊器(hydrophone);用于固体中的测震仪(accelerometer)和声发射(acousticemission)传感器。

较之电测法,声测法在复杂设备放电源定位方面有独到的优点。但是,由于声波在传播途径中衰减、畸变严重,声测法基本不能反映放电量的大小。这使得实际中一般不独立使用声测法,而将声测法和电测法结合起来使用则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在线检测数据。

3.电-声联合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3.1 系统构成

采用电-声联合检测技术应用于大型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系统基本示意图如下所示。

来源:互联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