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试验场地地表原状土层的弹性抗力系数值为9.8 MN/m4。
2)当掏挖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倾覆转动中心竖向位置可通过实测确定,一般位于其扩大端埋深范围内。
3)复合式基础采用“m法”分析倾覆稳定性是可行和可靠的,水平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满足工程设计计算需要。

5 结论
1)复合式基础可充分发挥原状土基础和岩石基础的承载能力,在上拔承载力计算分析时,可取掏挖基础与岩石嵌固式基础的承载力之和。
2)复合式基础的倾覆稳定分析采用“m法”是合理可靠的,能体现地基原状土与基础间相互作用规律。综合上述,针对地表由薄粘土层覆盖,其下为风化岩层的场地,采用掏挖与嵌固复合式基础是较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新型环保型基础,符合建设“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要求,可在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设计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先龙,程永锋.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现状与展望[J].电力建设,2005,26(11):25-28.
[2] DL/T 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S].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4.
[4] 丁士君,鲁先龙,滕军林.原状土掏挖式基础自立稳定性分析[J].电力建设,2009,30(5):39-41.
[5] 郑卫锋,鲁先龙,程永锋,等. 输电线路岩石嵌固式基础抗拔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152-157.
[6] GB 50021原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工程地质手册[M]. 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8]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 鲁先龙,程永锋,张宇.输电线路原状土基础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J].电力建设,北京:2006,27(10):28-32.
[10] 丁士君,王虎长,胡建明,等. 带翼板掏挖基础转动中心位置的分析[J].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7,23(3):40-44.
[11] 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
[12] 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 材料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收稿日期:2010-08-10。
作者简介:
丁士君(1978—),男,硕士,工程师,从事输变电岩土工程研究工作。
来源:电网与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