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七台河职业学院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优于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验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群要求相吻合。目前煤化工实验教学体系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与现代煤化工企业岗位要求偏差过大,新型的、实用的、适用的煤化工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1目前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目标与岗位群要求存在偏差[1] 。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没有和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需要相一致,还是根据没门课程中所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没有真正做到和企业无缝对接,大量的实验还处在老师演示同学照做,学生所做的实验并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用。所以实验教学目标是应根据煤化工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有的放矢的制定,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而实验教学内容的制定恰恰是针对工厂的实际需要,可以使学生更具有目的性的去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最终学校为单位输送的人才符合煤化工行业用人要求。
各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率高。目前在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内容滞后,传统的、陈旧的实验内容较多[2],专业实用性实验内容较少且实验内容偏重于理论,应用性和职业性实验偏少,实验内容的重复率高,比如,无机化学中的溶液及试剂的配制、酸碱滴定等内容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中都有涉及,不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浪费的教学资源。因此,整合各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将很好的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化。煤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只注重验证性实验[3],因为验证性实验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结果,但是,验证性实验满足不了综合性实验对课程交叉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中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煤化工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职业能力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职业性实验合理的配置,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新型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成效
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各门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各实验间相互联系,以企业岗位群的需求为目标,建立模块化、分层次、递进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3]。下面以甲醇厂精馏岗位的职业需求为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见表1。
表1 新型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估:
实验部分。在两个实验班级中分别抽出14人,实验分两组进行。每组学生中的优良中差比例大致相同。第一组是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下进行并评估实验效果;第二组是在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下进行并评估实验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完成实验能力五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结果加权平均,五方面评定指标的权数见表3.
表3 实验评定指标及指标权数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