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经验交流 > 火电厂加装低压省煤器经济效益分析(1)

火电厂加装低压省煤器经济效益分析(1)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丁乐群   2011/3/21 15:08:18   

1 􀀁 问题的提出

对于火力发电厂的热力系统而言, 可以采用提高蒸汽参数以提高锅炉效率( 理论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变为技术功的那部分能量称为该能量的) ,提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和降低排气参数以提高汽轮机的效率的方式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但是钢材的耐高温性能限制了锅炉蒸汽温度的提高, 环境温度又限制了排汽参数的下降, 因此, 设法提高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是电厂节能的重点环节。排烟损失是锅炉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项热损失,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很多锅炉排烟温度都超过设计值较多。为了减少排烟损失, 降低排烟温度, 节约能源, 提高电厂的经济性, 可在锅炉尾部增加安装低压省煤器[ 1] 。低压省煤器内部流过的介质是凝结水泵供出的低压凝结水, 凝结水在低压省煤器内吸收排烟热量, 降低排烟温度, 自身被加热、升高温度后再返回汽轮机低压加热器系统, 代替部分低压加热器的作用, 是汽轮机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低压省煤器将节省部分汽轮机的回热抽汽, 在汽轮机进汽量不变的情况下, 节省的抽汽从抽汽口返回汽轮机继续膨胀做功, 因此, 在燃料消耗量不变的情况下, 可获得更多的发电量。

2 􀀁 实例分析

黑龙江某电厂130 t/ h 煤粉炉自投产以来, 实际运行平均排烟温度182℃ , 排烟热损失达8% ~8.5% 。为充分利用排烟余热, 节约能源, 提高电厂的经济性, 拟定在锅炉尾部烟道设计安装低压省煤器, 用以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

2.1 􀀁 低压省煤器设备参数的确定

低压省煤器与热力系统的联接方式如图1 所示, 汽轮机为N25- 35- V 型。

图1 热力联接方式

2.1.1 􀀁 进出水温度及壁厚

对于干燥的省煤器管壁面, 在一定的烟气流速的冲刷下不易积灰, 但如果管壁温度低于烟气露点, 壁面结露沾附飞灰, 容易产生低温腐蚀。为了充分利用排烟余热, 较大幅度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同时为了使低压省煤器受热面不至于太大, 低压省煤器可以设计在低温腐蚀下运行, 但要保证腐蚀速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根据低温腐蚀的机理和腐蚀与壁温的关系, 使金属年腐蚀速度 0.2 mm, 要求低压省煤器的管壁温度t 应在下述范围之内: tld + 25℃ < t < 105℃, 其中t ld 为烟气的水露点温度。锅炉烟气中水的压力为8.73 kPa, 相应的水露点温度为43.2℃ , 因此要求68.2 ℃ < t< 105 ℃ 。即低压省煤器管道壁温不能高于105℃, 也不能低于68℃ 。在这种条件下, 管子虽然不能避开酸露点, 但可以避开水蒸气露点附近的最大腐蚀速度区, 延长管子使用寿命。由于低压省煤器水侧放热系数远远大于烟气侧, 其冷端的金属壁温近似等于进口水温, 因此低压省煤器的进水温度不能低于68℃ 。

为了减少热系统中加装低压省煤器后增加的水阻, 低压省煤器的联结方式采用并联系统。因为低压省煤器绕过1 个或数个低压加热器所减少的水阻力, 应能部分补偿低压省煤器增加的水阻。汽轮机额定负荷运行时, 热系统中加热器出口水温分别为th = 45℃ , t 1= 68℃ , t 2= 99℃ , t3= 104.81℃ , t 4= 120℃ , t 5= 165℃ , 根据低压省煤器要求的进出水温度范围( 68 ℃ < t < 105 ℃ ) ,低压省煤器进水应从1 号低压加热器出口引出, 从2 号低压加热器出口并入热系统, 如图1 中虚线所示, 且要求出口水温td1> t 2, 选择出口水温为100℃ [ 2] 。

来源:bjx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