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政策标准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5)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5)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10/12/3 10:26:05   

 关键词:  电力安防 工作规程

  8.10.3用作辅料的锯末,须经16~30目筛网筛选和干燥。装入辅料罐前,应用2500V摇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应大于9000MΩ。

  8.10.4现场作业前,应认真检查空气压缩机是否正常,风包安全网门是否动作可靠,风包内有余水时,应先放完。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以59~98N/cm2为宜。

  8.10.5带电气吹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戴护目镜、口罩和防尘帽。

  操作人员宜站在上风侧位置作业,且须保持表4的安全距离。

  8.10.6在带电气吹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注意喷嘴不得垂直电瓷表面及定点气吹,以免损坏电瓷和釉质表面层。

  8.10.7带电气吹清扫时,如遇喷嘴锯末阻塞,应先减压,再行消除障碍。

  8.11保护间隙

  8.11.1保护间隙的接地线应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应满足接地短路容量的要求,但最小不得小于25mm2。

  8.11.2圆弧形保护间隙的距离应按表16的规定进行整定。

  表16圆弧形保护间隙定值

  电压等级(kV)220330

  间隙距离(m)0.7~0.81.0~1.1

  8.11.3使用保护间隙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8.11.3.1悬挂保护间隙前,应与调度联系停用重合闸。

  8.11.3.2悬挂保护间隙应先将其与接地网可靠接地,再将保护间隙挂在导线上,并使其接触良好。拆除的程序与其相反。

  8.11.3.3保护间隙应挂在相邻杆塔的导线上,悬挂后,须派专人看守,在有人畜通过的地区,还应增设围栏。

  8.11.3.4装、拆保护间隙的人员应穿全套屏蔽服。

  8.12带电检测绝缘子

  8.12.1使用火花间隙检测器检测绝缘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8.12.1.1检测前,应对检测器进行检测,保证操作灵活、测量准确。

  8.12.1.2针式及少于3片的悬式绝缘子不得使用火花间隙检测器进行检测。

  8.12.1.3检测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串时,当发现同一串中的零值绝缘子片数达到表17的规定,应立即停止检测。

  表17一串中允许零值绝缘子片数

  电压等级(kV)3563(66)110220330500

  绝缘子串片数357131928

  零值片数123546

  如绝缘子串的总片数超过表17的规定时,零值绝缘子片数可相应增加。

  8.12.1.4应在干燥天气进行。

  8.13低压带电作业

  8.13.1低压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并戴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必须穿长袖衣工作,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物的毛刷、毛掸等工具。

  8.13.2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设备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8.13.3上杆前,应先分清火、地线,选好工作位置。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火线,后断开地线。搭接导线时,顺序应相反。

  人体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头。

  8.14带电作业工具的保管与试验

  8.14.1带电作业工具应置于通风良好,备有红外线灯泡或去湿设施的清洁干燥的专用房间存放。

  8.14.2高架绝缘斗臂车的绝缘部分应有防潮保护罩,并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车库内。

  8.14.3在运输过程中,带电绝缘工具应装在专用工具袋、工具箱或专用工具车内,以防受潮和损伤。

  8.14.4不合格的带电作业工具应及时检修或报废,不得继续使用。

  8.14.5发现绝缘工具受潮或表面损伤、脏污时,应及时处理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14.6使用工具前,应仔细检查其是否损坏、变形、失灵。并使用2500V绝缘摇表或绝缘检测仪进行分段绝缘检测(电极宽2cm,极间宽2cm),阻值应不低于700MΩ。操作绝缘工具时应戴清洁、干燥的手套,并应防止绝缘工具在使用中脏污和受潮。

  8.14.7带电作业工具应设专人保管,登记造册,并建立每件工具的试验记录。

  8.14.8带电作业工具应定期进行电气试验及机械试验,其试验周期为:

  电气试验:预防性试验每年一次,检查性试验每年一次,两次试验间隔半年。

  机械试验:绝缘工具每年一次,金属工具两年一次。

  8.14.9绝缘工具电气试验项目及标准见表18。

  表18绝缘工具的试验项目及标准

  额定电压

  (kV)试验长度

  (m)lmin工频耐压(kV)5min工频耐压(kV)15次操作冲击耐压(kV)

  出厂及型式试验预防性试验出厂及型式试验预防性试验出厂及型式试验预防性试验

  100.410045————

  350.615095————

  630.7175175————

  1101.0250220————

  2201.8450440————

  3302.8——420380900800

  5003.7——64058011751050

  操作冲击耐压试验宜采用250/2500μs的标准波,以无一次击穿、闪络为合格。

  工频耐压试验以无击穿、无闪络及过热为合格。

  高压电极应使用直径不小于30mm的金属管,被试品应垂直悬挂,接地极的对地距离为1.0~1.2m。接地极及接高压的电极(无金属时)处,以50mm宽金属铂缠绕。试品间距不小于500mm,单导线两侧均压球直径不小于200mm,均压球距试品不小于1.5m。

  试品应整根进行试验,不得分段。

  8.14.10绝缘工具的检查性试验条件是:将绝缘工具分成若干段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每300mm耐压75kV,时间为lmin,以无击穿、闪络及过热为合格。

  8.14.11组合绝缘的水冲洗工具应在工作状态下进行电气试验。除按表18的项目和标准试验外(指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还应增加工频泄漏试验,试验电压见表19。泄漏电流以不超过1mA为合格。试验时间为5min。

  试验时的水电阻率为1500Ω•cm(适用于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

  表19组合绝缘的水冲洗工具工频泄漏试验电压值

  额定电压(kV)103563(66)110220

  试验电压(kV)154680110220

  8.14.12带电作业工具的机械试验标准:

  静荷重试验:2.5倍允许工作负荷下持续5min,工具无变形及损伤者为合格。

  动荷重试验:1.5倍允许工作负荷下实际操作3次,工具灵活、轻便,无卡住现象。

  8.14.13屏蔽服衣裤最远端点之间的电阻值均不得大于20Ω。

  9电力电缆工作

  9.1电力电缆停电工作应填用第一种工作票,不需停电的工作应填用第二种工作票。工作前,必须详细核对电缆名称标示牌是否与工作票所写的符合,安全措施正确可靠后,方可开始工作。

  9.2挖掘电缆的工作应在有经验的人员交代清楚后才能进行。挖到电缆保护板后,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在场指导,方可继续进行。

  挖掘电缆沟前,应做好防止交通事故的安全措施。在挖出的土堆起的斜坡上,不得放置工具、材料等杂物。沟边应留有走道。

  9.3挖掘出的电缆或接头盒的下面需挖空时,必须将其悬吊保护,悬吊电缆应每隔约1.0~1.5m吊一道。悬吊接头盒应平放,不得使接头受到拉力。

  9.4敷设电缆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电缆走动时,严禁用手搬动滑轮,以防压伤。移动电缆接头盒一般应停电进行;如带电移动时,应先调查该电缆的历史记录,由敷设电缆有经验的人员,在专人统一指挥下,平正移动,防止绝缘损伤爆炸。

  9.5锯电缆以前,必须与电缆图纸核对是否相符,并确切证实电缆无电后,用接地的带木柄的铁钎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扶木柄的人应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

  9.6熬电缆胶工作应由专人看管;熬胶人员应戴帆布手套及鞋盖。搅拌或掐取溶化的电缆胶或焊锡时,必须使用预先加热的金属棒或金属勺子,防止落入水分而发生爆溅烫伤。

  9.7进电缆井前,应排除井内浊气。在电缆井内工作应戴安全帽,并做好防火、防水及防止高空落物等措施,电缆井口应有专人看守。

  9.8提起水底电缆放在船上工作时,应使船体保持平衡。船上应具备足够的救生圈,工作人员应穿救生衣。

  9.9制做环氧树脂电缆头和调配环氧树脂工作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毒和防火措施。

  

来源:互联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