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政策标准 > 超临界600MW机组机组主再热汽温调整与控制操作指导(1)

超临界600MW机组机组主再热汽温调整与控制操作指导(1)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10/12/1 12:55:04   

  关于超临界600MW机组机组主再热汽温调整与控制操作指导

  超临界600MW机组在30%BMCR负荷之前相当于强制循环汽包炉,这时的给水调节手段和汽包炉是一样的,其给水的调节方法参见以前的调节方案,这时的汽温调节也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转直流之后,直流炉和汽包炉的汽温调节手段是不一样的,这时的水冷壁是集蒸发、过热于一体的受热元件,这时的给水调节要以分离器出口的中间点温度为依据,当高加投入时,要保证中间点温度有10℃左右的过热度,给水量在参考主蒸汽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当前负荷下的设计给水流量,同时如果各级过热器出口汽温能保证在规定汽温的±10℃以内,则用减温水来调节汽温,否则要考虑煤/水比失调的问题,一般燃料调节比较难,用给水来控制汽温则相对更精确些,所以汽温高了则增加给水,汽温低了则减少给水,这样才能保证汽温的平稳。再热汽温尽量用烟气档板来调节,不得已采用事故喷水来调节,以提高机组经济性,但是要注意高负荷时投入制粉系统时再热器容易超温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公司屏过内圈采用的是SA-213T91材料,其各处材质要求的壁温限制见附表一。其汽温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关于主汽、再热汽温度的控制要求如下:

  1.正常运行应保持过、再热汽温在543℃,正5℃、负10℃之间,且主、再热蒸汽两侧偏差应小于5℃。

  2.主汽、再热汽温度之差应保持17℃,最大不超过42℃;应控制主汽温相对再热汽温不得低于28℃以上,再热汽温不低于主汽温度42℃以上;空负荷时,允许再热汽温低于主汽温度165℃以上。

  3.正常运行时,过热汽温可用燃水比做粗调,I、II级减温水做细调。以分离器出口温度(中间点温度)来反应燃水比。保证一级减温水出口温度在414℃左右变化,二级减温水出口温度在513℃左右变化。

  4.再热汽温正常用烟气挡板的开度来控制,保证再热汽侧烟气挡板开度在20%-100%之间变化。事故时用再热器入口事故减温水来调节再热汽温度。

  5.当主、再热汽温较高,用正常的调节手段无法调节时,可采用尽量投用下层燃烧器的方式来压低炉膛的高温中心,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减少燃料量的方式。

  6.主汽、再热汽温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额定8℃,特殊情况下,瞬时偏差值可在超过8-14℃之间变化,但年累计运行时间不应超过400小时;超过14-28℃时,年累计时间不应超过80小时,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额定值28℃。

  7.减温水调节的注意事项:

  7.1减温水量不宜过大,以保证水冷壁运行工况正常,正常运行时减温水量保持增减两个方向的调节余地,两侧减温水量偏差尽可能不要过大。

  7.2减温水调节维持汽温,有一定的迟滞时间,不同的负荷有不同的迟滞时间,减温水量不可猛增猛减,应根据减温器后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减温水量,减温水投自动时,改变值的幅度不要过大。

  7.3当机组减负荷或停用前,应及时调整减温水量,必要时关闭减温水隔离阀。

  8.D磨为备用磨,在低负荷下尽量不要投用,在400MW以下,以A、B磨投用为主,高负荷时,在A、B、C三台磨不能保证出力的前提下,才考虑投运D磨,投运D磨后,火焰中心会上移,辐射换热加强,会使过热汽及屏过壁温升高。在此情况下要考虑D磨的出力在20—40T/H,同时减少对应的二次风量,机组在负荷继续增加时,应先增加其他磨的煤量和风量,D磨的运行方式不变,以防止主汽、再热汽超温。

  9.考虑屏过的材质问题,400MW负荷以下尽量控制屏过进口汽温不超过414℃,屏过出口汽温不超过513℃。

来源:电力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