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技术应用 > 配电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2)

配电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2)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陈刚,李晓明,曾鹏,魏颖娜,宁秀凤,雷鑫   2012/10/16 15:39:04   

其中,架空线路双电源于拉手供电是最基本 的形式。线路主干线分段的数量取决于对供电可靠 性要求的选择。理论上讲,分段越多,故障停电的范 围越小,但同时实现自动化的方案也越复杂。在手拉手供电方式下,要求系统对各分段的故障能够自动识别并切除,最大限度缩短非故障区域的停电时 间。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非故障区段的恢复可以 采取多种方法,取决于自动化装置的技术特点和整 体方案。一般有就地控制和主站控制两种方式,就地控制以馈线终端单元(盯U) 之间的配合为主,不需要通信通道,通过对线路过流或失压的监测,以及 对开关分合闸的逻辑控制实现故障区段的隔离和非 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主站控制方式需要有可靠的 通信通道,通过主站软件对上传信息的分析判断,制 定合理的隔离策略和网络重构策略,远方控制配电 开关实现故障区段的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

2.3 配电设备的选择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设备应包括一次设 备如配电开关等,二次设备如馈线远方终端(阿U) 、 配变终端单元(TIU) 等,以及为一、二次设备提供操 作电源和工作电源的电源设备。实施配电自动化, 必须以重合器、分段器、负荷开关等具有机电一体化 特性的自动配电开关设备为基础,在架空线路上作为分段和隔离故障用的开关应该具有免维护、操作 可靠、体积小和安装方便的特点,并且能适应户外严 酷的环境条件。馈线远方终端(FTU) 用于采集开关 的运行数据、控制开关的分合,为了达到"四遥"功 能,必须具有通信功能。配变终端单元(πU) 用于 采集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运行数据,控制低压电容 器投切用于无功补偿,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低。开关 的操作电源和町U 的工作电源要根据配电网络和 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从 380/220 V 低压网络 直接取得,也可以从 10 kV 线路通过互感器获得;采 声用蓄电池或 UPS 作为后备电源,也可以从其它配电 线路获得后备电源。需特别注意的是,配电设备都 在户外布置,其工况条件恶劣,必须达到特定的运行 环境要求,杏则实施配电自动化不但无法提高供电 可靠性,还会降低供电可靠性。

2.4 通信系统建设

通信系统是主站系统与配电网终端设备联接的 纽带,主站与终端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都是通过通信 系统完成,因此必须有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才能实 现配电自动化的功能。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电力 线载波、有线电缆、无线扩频、借助公众通信网等多 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具有终端设备多,单台 设备的数据量小,实时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因此应因 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和经济条件确定合理的通信 系统,同时要考虑调度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一 般的,城区 10 kV 主干线路采用光缆通信,建成光缆 主干网,用于配电开关和主站间的实时通信;城区10 kV 分支线路、变台监控、无功补偿等采用有线通 信,就近接人光缆主干网,或采用其它通信方式。

2.5 配网主站建设

配网主站是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管理中 心,应完成以下功能。

2.5.1 配电网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

通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将配电网的实时状态 传送到主站,在主站对配电网络进行远方监视和控 制,与调度自动化类似。包括配电开关的状态,保护动作信息,运行数据等。

提供主站控制方式下的馈线自动化功能,用于 完成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要求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网络。

2.5.2 配电地理信息管理 (AM/FMlGIS)

以地理图为背景对配电设备、配电网络进行分层次管理,包括查询、统计等。

来源:湖北电力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