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诊断是由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状态预测、安全保障和维修决策等主要环节组成。但把安全保障和维修决策划分到设备管理范畴更恰当些。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状态监测是故障诊断的基础、先决条件及必要手段,而故障诊断则是综合利用监测数据和信息诊断系统。
建立状态检修信息管理平台。设备检修管理系统是检修历史、检修计划管理、检修过程管理、检修质量管理、检修报告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是发电厂实施状态检修的标准工具。
电厂MIS系统的建设,使得很多电厂已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其它系统工作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资源,在计算机网络可达到的范围内都可对机组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分析和诊断。
大多数水电厂都装有计算机监控系统,尤其是一些新厂的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或通信接口将某些监测数据传给状态监测系统,使得状态监测系统的投资费用降低,检测内容却更加完善,信息更加完备,分析和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建立仿真系统,实施智能化判断和决策。专家系统是应用计算机将人工诊断形成知识库和推理机,利用数据库和数据,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仿真系统是将监控系统和各自动化装置采集的数据在模型仿真机上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两个系统结合起来将可以实行状态检修的智能化判断和决策。
加强检修备品、备件管理。要做好水轮发电机组的状态检修的重要保障是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备品备件是为满足机组检修和故障处理所必须的硬件,但以往传统的方法是储备大量的备品备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管理维护方面的人力、物力浪费。
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水电厂需加大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实施科技进步,在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各种性能稳定可靠的控制装置、装备或更新水轮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励磁调节系统以及油、水、风、闸门等机电设备的保护、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元件。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抗磨损、抗腐蚀、抗气蚀部件的改造,积极采用耐腐蚀、耐油、耐高温密封材料,提高设备的抗磨、抗腐蚀及防漏能力。
2.状态检修实施
推进标准化,完善全面技术检修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深入探索检修质量管理在机组检修全过程中和状态监测仪器在质量验收中的应用,推进检修质量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深化设备巡检定修制,以机组管理、检修费用的管理面向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实现由机组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计划检修向预知检修的尝试。
进一步提升机组检修质量管理、检修费用管理、备件管理、材料管理等系统等级,使机组检修管理计划性更强、效率更高。
做好机组的状态检测和检修台帐、报告总结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对各类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实经验积累,便于掌握机组技术状态、提高故障判断和分析能力。
水电厂推行状态检修是大势所趋,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上档次的标志。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它又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设备全过程管理,加强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在确保设备安全、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
参考文献
[1]DL-T838-2003《发电厂检修导则》
[2]DL-T 1066-2007《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导则》
[3]李平诗.浅谈水电厂的状态检修.发电技术,2006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