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
原径向型φ2700mm 改造成改进型φ3200mm 分离器,包括增加下调节 平台、扶梯、回粉管上加装 2 台斜板锁气器,抬高原分离器出口管、气动插板门、辅助风管,和分离器的运行调节。

图 1(改造前径向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 2(改造后双级轴向型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粗粉分离器改造后,经过运行实践,煤粉细度降低,均匀性指数 提高,分离器的效率显著提高,阻力明显下降,制粉系统的电耗降低显著。燃烧稳定,飞灰,炉渣含碳量明显降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 高.
4、结语
通过以上初步的分析,找到了影响我厂飞灰,炉渣含碳量的主要 原因是煤质好坏,燃烧调整,配风方式,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在今后的机组运行中,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入炉煤质的采样化验,及时低将煤质情况提供给运行人员, 运行人员应针对当前的煤质采取合理的运 行方式,及时调整,精心操作,降低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提高机组运行 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赵虹,王红岩,翁善勇,等.锅炉飞灰含碳量异常偏高的 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 2004, 24(6): 785-788.
[2] 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 仝爱民,郭鸿斌,郭起旺,张孝有.670 t/h锅炉飞灰可燃 物偏高的原因及对策[J].节能与环保,2002(5):44-45.
[4] 郭淑海,邢希东. 哈锅π型锅炉飞灰含炭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工程与技术,2010.
[5] 孙学信.燃煤锅炉燃烧试验技术与方法[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 2002.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