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磁场采用低电阻率的金属良导体材料来屏蔽,如铜、铝,当高频磁场穿过金属板时由于电磁感应原理在金属板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金属板的电导率很高所以产生很大的涡流。如图1-2(a)所示。涡流又产生反磁场,与穿过金属板的原磁场相互抵消,同时又增强了金属板周围的原磁场。总的效果是使磁力线在金属板四周绕行而过。如果做一个金属盒把线圈包围起来,则线圈电流产生的高频磁场在金属盒内壁产生涡流,从而把原磁场限制在盒内,不至于向外泄漏,起到主动屏蔽作用。金属盒外的高频磁场同样由于涡流作用只能绕过金属盒,而不能进入盒内,起到了被动屏蔽的作用,如图1-2(b)所示。由于高频电流具有集肤效应,涡流只在金属表面的薄层中流过,金属屏蔽体不需太厚,薄薄一层(0.2~0.8mm)金属良导体就能起到良好的高频磁场屏蔽作用。
磁场屏蔽和接地与否影响不大,一般均接地,可同时起到电场屏蔽的作用。
3、电磁场屏蔽
对于高频电磁干扰,通常采用电阻率小的良导体材料,且接地良好的屏蔽体就可同时实现电场屏蔽和磁场屏蔽。在实际屏蔽时,有些场合不便于使用金属板,就可用金属网代替,要求屏蔽效能高时,就可采用双层金属网屏蔽。
低频时,电场屏蔽一般不成问题,因反射量很大。磁场情况则有所不同,因反射量小只能靠增加吸收量来增加总屏蔽量,就是说增加屏蔽物厚度,使屏蔽物的电导率和磁导率增加而增加吸收量,从而提高磁屏蔽能力。
2.1接地技术
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避免雷击、漏电、静电等危害。此类地线称为保护地线,应与真正大地连接。另一个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如直流电源常需要有一极接地,作为参考零电位。传输信号传输也常需要有一根线接地,作为基准电位,传输信号的大小与该基准电位相比较。另外,对设备进行屏蔽时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与接地相结合,才能具有应有的效果。接地系统又分为保护地线、工作地线、地环路和屏蔽接地四种。
1、保护地线
为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电气设备的机壳、底盘都应该接地。常用的电源插座或配电板上都有保护地线。图1-3为交流单相220V供电线路中的三根线:火线、中线、地线。正常工作时电流从火线流经负载,由中线返回,保护地线上无电流流过。若线路发生绝缘击穿或出现故障时,使火线与机壳相连,则保护地线上流过很大故障电流,使火线上的保险丝熔断,从而切断电源。因为机壳是通过保护地线与大地相连的,机壳始终保持大地电位,所以即使人接触机壳也不会发生危险的。按照直接接触安全操作电压的规定,普通环境电压应为48V以下,潮湿环境和手持设备应在24V以下,超过上述值即应妥善接地。

来源:电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