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产业
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国科学院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现代化中药等方面,突破药物设计筛选、基因技术、先进的合成技术、先进的制备、纳米技术、先进修饰、高效靶向性制剂、先进材料、药代动力学、药效及安全性评价、高效细胞特异性表达、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平台、高效节能的长期稳定保存和规模化等关键核心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围绕高端医学成像设备、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及试剂、微创介入与无创靶向治疗设备、低成本健康终端设备与医疗信息系统等方面,突破光机电系统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多模影像融合技术、实时三维成像技术、仪器试剂一体化技术、高精度光电探测技术、微弱光信号的提取和放大技术、微量样品采集及检测技术、离心机精确定位技术、低负荷生理信息检测与生物反馈技术、微型集成和低功耗医学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实现技术、便携式一体化体检设备的人机工程学技术、微创介入与无创靶向治疗技术、健康数据挖掘的隐私保护技术、海量健康数据云计算平台及在线挖掘技术、微光机电加工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
生物育种重点围绕植物育种、动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等方面,突破染色体工程、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转基因、诱变、胚胎分割、生物肥与生物药结合、多元化肥料的开发、微生物肥料长时间存活、不同天敌工厂化生产、天敌昆虫释放应用、组合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
“生物制造”重点围绕生物造纸、生物纺织、生物脱胶、生物脱硫、生物驱油、生物采矿等领域绿色生化工艺替代传统化工过程和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传统发酵工业升级,突破专用系列酶制剂的低成本生产技术、酶制剂高效表达技术、高活性的专用酶或菌剂、高效的工程菌株、工业菌株基因改造技术、工业菌株代谢工程改造技术、酶和菌株的工业适应性改造技术、酶和细胞重复使用技术、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和设备、新型高效产物分离提起技术和设备、绿色生化技术全套新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重点围绕海洋生物产业前沿技术、海洋生物代谢产物和制品、海洋微生物资源高效开发、海洋动植物健康养殖、海洋水产品与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突破重要生物功能基因的发掘、优良种质创制的分子设计、海水养殖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海洋生物转基因技术、海洋微生物酶制剂发掘与应用技术、动植物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技术、新型医用材料和新型医用制剂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海洋多糖降解工具酶的制备技术、海洋多糖片段的选控生物降解技术、微生物先导化合物与药物筛选技术、海洋药源生产关键技术、海水养殖种类的良种培育技术体系、无公害饲料的科学配伍与加工技术、海水精准养殖与成套装备技术、海洋食品精制技术、海洋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
4.高端装备制造业
中国科学院重点围绕环渤海经济区的重型高端装备、长三角经济区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装备、珠三角经济区IC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川渝经济区仪器仪表高端装备,联合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开展基础配套能力建设,开展人才交流和培养,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在航空装备领域,中国科学院重点围绕旋翼飞行机器人、机载高可信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激光快速成形技术与装备、机器人化搅拌摩擦焊装备、大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等方面,突破旋翼飞行机器人设计、远距离高可靠通信、有效载荷与旋翼飞行机器人系统集成、控制用无线网络、基于网络传输介质的控制方法、钛合金成形过程中多种工艺参数的最佳匹配、成形过程的实时检测和闭环控制、钛合金零件激光快速成形内应力调控和变形开裂抑制方法、机器人误差模型建立和精度分析与标定、焊缝在线检测和跟踪、重载直线驱动单元高刚度设计与动平衡、飞机柔性装配工装位姿调整、对接运动控制与执行等关键核心技术。
在卫星应用产业,中国科学院重点围绕先进卫星遥感有效载荷和小卫星技术装备及其应用等方面,突破卫星平台与载荷一体化、卫星模块化标准化、微小卫星的批量生产、小卫星星座组网与编队飞行、高精度平台与激光雷达SAR等探测载荷、宽幅成像实时星上处理与传输、高精度授时与导航载荷、在轨服务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
轨道交通运输装重点突破多功能轻质车体配套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制备、CRH3转向架材料国产化、大型薄壁宽幅中空铝合金挤压型材加工、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控制方法、高压高效永磁电机设计、高效/高压大功率电机驱动系统设计、先进电机控制策略、高速轨道交通整车运行状态无线监测等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围绕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深海遥控潜水器装备、深海自主潜水器装备、小型化自主观测潜水器装备等方面,突破声学深拖系统、合成孔径声纳系统、海底表层底质探测系统、深海作业型遥控潜水器系统集成载体运动与作业控制、深海遥控潜水器电力与信号传输、深海遥控潜水器吊放回收及安全保障、深海作业系统、运载子系统总体与集成、载体结构与水动力特性、高性能导航、收放、系统监控与检测、试验与应用、基于远程通信技术的开放式水下滑翔机监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
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围绕柔性成套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装备、服务机器人、复杂机电系统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等方面,突破多轴数控机床虚拟样机设计与制造方法、柔性线精度运行稳定性实时监测、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体系结构标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非结构化环境的建模和自主导航、自然的人机交互、复杂产品的数字化装配及装配质量控制、数控机床精度保持性、基于切削过程动力学分析的高速加工过程仿真和优化、制造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等关键核心技术。
5.新能源产业
在围绕光伏产业,中国科学院重点围绕晶体硅太阳电池、薄膜电池、有机电池、第三代电池等方面,突破高效率、低成本晶硅电池和高效率、长寿命薄膜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
在太阳能发电产业,中国科学院重点围绕百兆瓦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核心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10MW级光伏微网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区域性建筑光伏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等方面,突破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控制、密集化规模化的建筑光伏并网及其电能质量控制、高稳定性低成本光伏微网等关键核心技术。
来源:中国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