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全对称结构
GJ一80、LHBGJ一95/55、LGJ一95/55,同层单丝材质和参数都相同,按照架空裸绞线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层间配合系数K=0.955,每层按增加6根的规律递增,组成同心层绞的全对称结构。其特点是断面均匀均质的等边三角形最稳定结构。层间无空隙也无缆油,单丝紧密相接,电气性能、机械性能都达到优化设计要求,雷电流在雷击点高密度地向层间与纵向无空隙扩散,途中没有串并联间隙存在。所以,在层、股间无空隙的缆体中不会产生电弧和额外的电阻热。雷电流通常只会引起金属导线表面熔化,外层单丝不易被烧伤烧断,更不会使内部金属材料熔化造成断股,显得抗雷击能力很强。这种全对称结构是OPGW 的最稳定结构。
2.2.2 不对称结构
目前OPGW光缆结构普遍存在的毛病:任意选用不同材质、不同直径,不遵守配合系数K=0.955基本原则,任意配置单丝根数的不对称结构。当K>0.955时.层间存在空隙,水平张力不能在层间传递,层间发生相对位移使外层单丝被拉断,耐张金具尾端滑动出现灯笼股,档距中央导、地线间距离减小,将造成大面积停电的恶性事故【3J。当K<0.955时,股间不能紧密相接存在空隙,断面为非均匀、均质、应力不封闭的结构,抗弯抗挤压能力较差。当遭横向雷击时,雷电流向纵深扩散,途经中的串联间隙产生电弧和串联间隙电阻热,国内外频繁发生烧伤烧断外层单丝事故。
2.2.3 目前OPGW 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参数不匹配:铝包钢和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比为5~2.16倍,弹性模量比为2.59~1.57倍,线膨胀系数比为O.52~0.67倍。目前OPGW 结构中铝包钢受力虽大,但使用应力远低于允许值的93%~37%。而铝合金受力虽小,但使用应力已超过允许值的93%~37%,处于疲劳状态下运行。随着雷击电流引起的瞬时温度上升,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急剧下降,随之造成蠕变破坏。所以,断股的绝大多数是外层铝合金线,断口有不规则的拉断痕迹。不锈钢管和铝包钢的允许应力比为1:2.31。由于不锈钢管壁较薄(0.2~0.25 mm),面积较小,弹性模量较大,实际使用中虽然受力不大,但应力较高,已超过了不锈钢的允许应力1倍以上,出现塑性变形,频频发生传输不稳定和信号终断等事故。
(2)层、股线间留有空隙:企图以层、股间留有空隙,增大相互滑移产生摩擦来消耗振动的能量,达到增大外层自阻尼性能,这对保护光纤并无实质性的改善,相反变得更坏。当遭雷击时,雷电流向纵深扩散,在途经中的串联间隙(防腐油膏)上产生电弧和串联间隙电阻热,延长了表层电荷向纵、深转移的时间。长时间的串联间隙电弧烧断OPGW外层单丝,对OPGW 的股线的伤害是致命的n8J。同时,在被延长热量扩散至内层绞线和光纤的时间内,正好在间隙上产生自持放电现象。长时间自持放电电弧产生的高温热量能够深入到金属材料内部,引起深层金属熔化。雷电流由雷击点沿OPGW向纵深扩散过程中,又遇到层间留有的间隙,在空隙问获得一个电位,从而于其上出现电压行波,它还要伴随一个电流行波转移电荷,这个转移电荷将产生更加大的热量,瞬时温度高达600 oC,甚至更高,导致OPGW 的外层绞丝熔化断裂。
(3)铝合金管、铝合金骨架式结构存在的问题:铝合金管、铝合金骨架式结构是原始的不对称结构,将铝包钢置于铝合金丝与铝合金管(架)之间。当遭雷击时,雷电流由表层低电阻铝合金经高电阻铝包钢再到低电阻铝合金管、铝合金骨架,层间电阻极不均匀,铝合金的电流密度要比铝包钢大4.4~1.5倍,产生的热量比铝包钢高4.4~1.5倍。被转移的电荷延长了转移时间,产生更加大的热量,瞬时温度上升.金属材料强度急剧下降,造成蠕变破坏。
(4)外层铝包钢、内层铝合金结构存在的问题:由于铝合金的导电率比铝包钢高4.4~1.5倍,电流大4.4—1.5倍,在内层铝合金绞线上产生比铝包钢高4.4~1.5倍的高温热量,紧紧包围了不锈钢光单元,引起过热烧坏光单元。如果表层铝包钢断4根,则OPGW 的机械损伤程度超过50%,必须将此耐张段的OPGW 更换掉,势必损失太大。所以,外层铝包钢、内层铝合金结构是极其错误的结构。
来源:国电南京自动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