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拉筋材质方面,筋相组织发生变化;
(2)叶片断裂原因
1)由于拉筋断裂、开焊,使叶片频率改变,尤其是单只叶片频率降低较多,陷入共振区中而断裂;
2)拉筋孔处局部淬硬或金相组织颗粒变粗;
3)设计不当或加工注意;
4)叶片装配质量方面;叶片根部贴合不好或未铆紧,使叶片自振频率低而陷入共振区。
3对策与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如下措施:
(1)在运行中严格控制电网频率的波动。
(2)为减小叶片单位长度上的质量,提高叶片的指针频率,对#2机、#1、#2低压转子,#1机#1、#2低压转子4、4A级叶片顶部打孔,以调整单只叶片频率及成组叶片频率,钻孔减荷较未钻前单只叶片频率提高10Hz以上,使其处于共振安全区内。
Φ4.8每毫米深减轻重量0.139g,Φ5.8每毫米深减轻重量0.203g,每只叶片打孔共减轻重量为55×(0.139+0.203)=26.455g,为了避免由于打孔深度不一,造成叶片动不平衡及静不平衡,叶片第一次打孔后,测量叶片打孔深度,确保成组叶片与圆周对应部分相差1g以内,如相差大于1g,应重新调整打孔。
(3)为提高拉筋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富裕量,对#1、2机低压转子4、4A级叶片穿钛合金拉筋。
(4)从拉筋断口处可以看出造成拉筋断裂的拉应力水平较高,应为叶片进汽的蒸汽湿度大而产生水击现象,使拉筋承受的拉应力大大超过预设拉应力。为此在运行中应提高再热汽温度,增加蒸汽压力,提高凝汽器真空,尽量避免长周期低负荷运行。同时,将原来的焊接死拉筋更换为钛合金半圆松拉筋,5-6个叶片为一组,在运行状态下借助于拉筋本身的离心力作用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叶片的振动力,以达到抑制振动的目的。而拉筋本身受力较小,不会发生断裂。
(5)检查并加固叶片叶根,使其固定牢固。
4改进效果
利用2001年和2003年#1、#2大修的机会,经过以上几条措施的改进,低压转子4级、4A级叶片成组叶栅的振动频率提高到260-270Hz,在安全振动频率247.8—274.7Hz范围内,频率分散度A=2.27%-2.31%<8%,合格。改进后历经几次机组中小修检查,低压转子4级、4A级叶片及叶片拉筋未发现裂纹或断裂,极大地促进了机组的安全运行,防止了断叶片事故的发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