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和消纳更具有投资前景
“只要消除偏见、出台相关政策。开发并推广相关技术、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可以消除电网瓶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展览会上表示。王仲颖说:“风能具有间歇性和变化快等特征,但是风能是可以预测的,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调度是可以解决的。现在应该研究的是如何提高储能技术,这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电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业内专家预计,2009年将有10%的风能发电量白白损失。“如果不能解决风电消纳问题,资源浪费将是极大的。已经实现电网接入的风电场,被限制发电的情况时有发生。”施鹏飞说:“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2020年的装机容量一定会超过1.5亿千瓦。但是,风电的间歇和不稳定性,客观也打消了电网企业吸纳其电量并网的积极性,也致使电网在谈判过程中表示,1亿千瓦的装机容量都很难接受。因此,解决风电并网难问题需要建立对电网企业的激励机制。我们在《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当中有一个3%到8%强制装机容量。同时提出了一个3%电网当中非火电的比例,却没有明确提出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建立电网激励机制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基层电力调度部门的积极性,而不是在缺乏电网统一规划的情况下消减风电入网的负荷配额甚至是拒绝接受其入网。另外,要在政策上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要求电网企业承担一定比例的强制装机容量。”
对于目前风电的大规模并网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现实,施鹏飞表示:“非并网风电”或将成为未来中国风电发展的一种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事终端负荷研发生产很可能形成未来的新兴产业。相较与风电制造业的过剩,此环节上的输送和消纳环节更具投资前景。”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