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高效油水分离器
废水经螺杆泵加压进入油水分离器,首先经前级过滤装置过滤,降低废水悬浮物后进入粗粒化处理和吸附聚结处理。该处理装置将强化重力分离、粗粒化、吸附聚结处理工艺过程有机地组合在一钢质圆筒形整体结构中,与输液泵、过滤器组合成处理装置。含油废水经亲油性滤芯过滤,油粒在滤芯上吸附聚集成大油滴上浮至集油腔,定期排出,出水则排放。
该套设备由江苏鹏鹞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型号GJSZ—15B(共2台)。配套4台螺杆泵(型号为1G58—1—Ⅱ,功率为7.5kW),2台进水泵,2台反冲洗泵,以及功率为6.0kW的电加热装置。
特点:该套设备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安装调试简单、全自动运行、维护管理简单、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同时,由于其处理工艺充分利用了重力分离特性因素,因此,对各种处理难度较高的含油废水工况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能力,完全适用于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各类机油、绝缘油、润滑油、动植物油及部分重油等油品的含油废水处理。
3.4运行控制
该套含油废水处理系统控制采用PLC作为中央控制器,主要控制提升泵、高效油水分离器进水泵、反冲洗泵以及高效油水分离器等装置的自动运行。提升泵自动相互切换,在12h内交替运行。
4、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4.1节能方案改进
实际运行表明,由于含油废水的原水含油量较低,同向流隔油池处理效果不明显,且含油废水经过泵2次加压提升至油水分离器中,增加电耗,不经济。因此,决定在调节池与加压泵间增加一套真空引水器的辅助管路系统,该系统的进水管引自调节池出水管则接人到加压泵进水管上,即该套系统不经过同向流隔油池,是原工艺的一种旁路补充,对原工艺无影响,其工艺流程变更见图2。
当含油废水的含油量较低时,可采用该辅助管路系统,即直接用加压泵把含油废水通过该系统送至前级过滤器,减少一级泵提升,达到了运行节能的目的;当含油废水含油质量浓度>1000mg/L时,则可采用原设计工艺。
4.2 螺杆泵运行噪音及震动偏大
设备运行时,高效油水分离器螺杆泵运行噪音及震动偏大,严重影响设备运行及周围工作环境。
(1)分析原因:水泵安装存在一些缺陷,如水泵基础不是独立的,且未加减震垫,水泵进出口管路为硬性连接等,势必造成水泵运行噪音及震动偏大。对上述缺陷进行相应技术改造后,水泵运行噪音及震动有一定改善。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泵噪音及震动又偏大,因此,水泵本身必存在质量问题。
(2)采取措施:厂家现场检查启动该水泵后,决定更换水泵。水泵更换完毕后,再启动水泵,噪音及震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噪音及震动仍正常。
5、结语
(1)本系统采用了物化方法(“隔油+粗粒化分离工艺”)来处理核电站含油废水,即选用高效油水分离器作为油的最终处理手段,其中,隔油采用同向流隔油池装置,粗粒化分离则采用高效油水分离器装置。实际运行表明,其完全满足出水排放标准油类<5mg/L)的要求,同时,该系统具有工艺简单、全自动运行、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和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2)经济分析。本套系统运行费用较低,主要费用为电耗,分析设备用电消耗如表1所示。
表1设备用电消耗

注:加压泵及提升泵停运时,反冲洗泵启动,反之则相反;电加热平时基本不开启,故不考虑。
以上按1套设备24h连续运行考虑,则处理水量为360m3,每m3废水处理耗电量0.61KW•h,按0.52元/(KW•h)计,耗电费0.32元/m3。采用节能改造后的方案运行(提升泵及隔油池不运行),则每m3废水处理耗电量0.51KW•h,按0.52元/(KW•h)计,耗电费为0.27元m3。
(3)该系统自2003年8月投入运行以来,经过必要的技术改造后,各设备运行工况较好,日平均处理含油废水量达100m3,废水中油类及悬浮物均在油水分离器中被有效去除掉(去除率稳定在85%-95%),系统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作者:潘双华)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