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flow不仅可以用于模拟孔隙介质地下水的运动,而且可以用来解决裂隙介质中的地下水流动问题。经过合理的概化,modflow还可以用来解决空气在土壤中的流动(guo,1995)。将modflow与溶质运移模拟的软件结合起来,还可以用来模拟诸如海水入侵等地下水密度为变量的问题(guo和benett,1997)。
modflow程序结构合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是一种较为权威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modflow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推广应用,是因为它代表了未来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发展的大趋势,有很强的实用性,具体包括程序设计结构的模块化,离散方法的简单化和求解方法的多样化等等。
但modflow由于采用矩形网格进行剖分,因而对于处理复杂地质体中的地下水三维渗流场模拟方面存在着不足,没有有限元三角剖分灵活多变。
3.2feflow模型
feflow是由德国wasy水资源规划系统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地下水模型软件包。它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复杂二维和三维稳定/非稳定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模拟。feflow的有限元方法允许用户快速构建模型来精确地进行复杂三维地质体的地下水流及运移分析,在这方面其功能要强于modflow。
feflow可以实现饱和或非饱和条件下(2d&3d)完全非稳定、半稳定和稳定状态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颗粒跟踪和流线模拟;化学物质运移(如线性/非线性吸附,扩散等);流体和固体中的热量运移;密度流动模拟(如海水入侵等)。
4流域水循环综合模拟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和大量水文模型方法研究的进展,使得进行整个流域整体水循环模拟成为可能。流域内水循环过程从大气降水开始、到坡面流,随后在不饱和土壤带内运动,继续汇流进入下游河网,同时部分下渗进入地下饱和带参与地下水渗流运动。其中土壤水非饱和带运动和地表地下水转化量的模拟预测一直是流域整体水循环模拟中的棘手问题,其处理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水循环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下面以欧洲的she模型为例介绍整体水循环模拟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丹麦、法国及英国的水文学者(beven等,1980年;abbott等,1986年;bathurst等,1995年;refsgarrdandstorm,1995年;chapters等等)联合研制及改进的she模型(systemhydrologiceuropean)是一个典型的整体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在she模型中,流域在平面上被划分成许多矩形网格,这样便于处理模型参数、降雨输入以及水文响应的空间分布性;在垂直面上,则划分成几个水平层,以便处理不同层次的土壤水运动问题。she模型为研究人类活动对于流域的产流、产沙及水质等影响问题提供了理想化的工具。
mikeshe(anintegratedhydrologicalmodellingsystem)系统则是由丹麦水工试验所(danishhydraulicinstitute)开发的流域整体水循环模拟软件系统,其模型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mikeshe模型主要由以下核心模块构成:
(1)蒸发散模拟(et)模块
目前采用rutter模型/penmanmonteith方程、kristensenjensen模型两种方法求解截留量及蒸发散量。
(2)非饱和带水分模拟(uz)模块
系统提供richard方程和重力流模拟两种方法进行非饱和带水分的模拟。
(3)饱和地下水流动模拟(sz)模块
系统提供改进guassseidel法和preconditionedconjugatedgradients(pcg)法两种思路进行地下水流动的模拟。
(4)坡面流与河道流模拟(oc)模块
坡面流与河道流采用saintvenant方程进行求解
mikeshe模型的缺点是对资料完备性和详细度要求较高,不适用于资料基础较差的流域整体水循环模拟分析。
此外,辅助进行整体水循环模拟的软件系统还有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模块建模系统(mms)。mms通过子程序级别的集成实现了流域过程紧密耦合的需求。从根本上而言,mms是一套相互匹配的子程序,它们可以被一起编译,以表征一个特定流域。这些子程序被称为模块,分别描述降雨、蒸腾、地表漫流、地下水、日射、蒸发、融雪、河川径流和森林生长。为了轻松地把模块组装起来描述感兴趣的流域,mms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允许非程序员确认重要过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交互方式,例如,天气模块产生降雨,降雨又与地表漫流模块有关,后者模拟出的水流进入河川,再流向水库和其它河流等等。其各模块间的集成是通过对数据定义和数据交换格式的严格控制来实现的。mms建模系统在美国流域水文模拟中应用较为广泛。
5结束语
综上可见,供流域水资源管理使用的水文模型非常之多。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流域特点的流域水文模型,应重点考虑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1)使用模型的目的是辅助决策。大多数水文模型都有研究问题的侧重点,需要考虑模型输出的信息是否满足决策要求。
(2)模型的适用区。任何模型都有一定的假设和概化,因而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应充分了解模型的结构特点,确定其适应性。
(3)模型的当前状态。需要确认模型是试验性的、公共软件、还是完全商业化的?哪些区域已经成功地使用了它?模型最新的版本发布于什么时候?修改漏洞和扩展模型功能时需要作些什么?通常,更有用的模型都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并且有一个用户群,而且也能提供用户支持。
(4)模型的数据需求。流域水文模型各种各样,各模型都有其不同的原始数据需求。我们不可能奢求任何一种信息采集方案可以完全满足流域水文模型的数据需求,而不顾现有数据基础和落后的信息采集设施就盲目进行流域水文模型的开发同样是不理智的。流域数据的收集与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应该相互协作,同步进行。
(5)模型对不同数据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多数流域水文模型软件具有数据输入能力,以尽量减少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对于空间数据输入,确定该系统具有格式转换、投影转换、插值和预测功能。有无电子表格数据格式输入功能等等?
(6)模型对用户的要求。用户必须有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成功运用模型?用户群有这些技能吗?用户需要运行一段系统才能掌握运转它的必要技能吗?通过检视模型的用户界面通常能够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用户界面越完善,学习曲线越短;在线帮助越好,所需专门技能就越少。
(7)采用该模型软件的开销及可获得的技术支持状况。应该确定最初的开销,以及维护、培训、和支持的开销。安装系统、准备输入、学习系统和运行系统将花多长时间?在线材料、文本、文章、和源代码文档可供使用吗?是否有技术支持和培训?开支多大?
科学合理地选择流域水文模型是“数字流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辅助决策能力和科技水平至关重要。只有流域管理者统筹兼顾、全面考虑、综合比较,才能选择出真正适合于自己流域的水文模型,才能使水文模型为提高流域管理现代化水平发挥作用。
来源:找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