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启动过程中,汽包壁是从工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启动初期,锅炉水循环尚未正常建立,汽包中的水处于不流动状态,对汽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很小,即加热很缓慢。汽到饱和温度,水就开始汽化,工质比容明显增大。这时会将汽化点以后管内工质向锅炉出口排挤,使进入启动分离器的工质容积流量比锅炉入口的容积流量明显增大,这种现象即称为膨胀现象。
产生膨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蒸汽与水的比容差别太大。启动时,蒸发受热面内流过的全部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中间点的工质首先达到饱和温度而开始汽化,体积突然增大,引起局部压力升高,猛烈地将其后面的工质推向出口,造成锅炉出口工质的瞬时排出量很大。
启动时,膨胀量过大将使锅内工质压力和启动分离器的水位难于控制。影响膨胀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1)启动分离器的位置。启动分离器越靠近出口,汽化点到分离器之间的受热面中蓄水量越多,汽化膨胀量越大,膨胀现象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2)启动压力。启动压力越低,其饱和温度也越低,水的汽化点前移,使汽化点后面的受热面内蓄水量大,汽水比容差别也大,从而使膨胀量加大。
(3)给水温度。给水温度高低,影响工质开始汽化的迟早。给水温度高,汽化点提前,汽化点后部的受热面内蓄水量大,使膨胀量增大。
(4)燃料投入速度。燃料投入速度即启动时的燃烧率。燃烧率高,炉内热负荷高,工质温升快,汽化点提前,膨胀量增大。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