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经验交流 >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之哲学思考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之哲学思考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谢崇宝   2012/3/20 13:43:25   

 关键词:  农业大国 灌溉 哲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地域不匹配,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结构是我们最大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灌溉一般包括输水和灌水两个过程,根据灌溉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输水方式上,大致经历了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个阶段,水利用系数从0.3逐步提高到0.95;在灌水方式上,则在地表漫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喷灌、微灌、直至地下滴灌,水的利用系数从0.3逐步提高到0.98。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喷灌、微灌和高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灌区节水和人力节省上的重要价值和特定作用,因此,根据灌溉发展的历史演进和省水省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灌溉等特性,把这种喷微灌田间灌水技术和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统称为高效节水灌溉。一方面,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得我国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仅为发达国家的50%左右,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也只有0.85kg,远低于发达国家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2kg以上的水平。因此,改变人们千百年来长期形成的传统灌溉习惯,用较少的耗水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既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之一,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支撑了农业持续发展的用水需求,为我国粮食实现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重依然偏低,差距较大,这也表明我国大规模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是大有可为而且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认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然性和发展途径,增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信心,有必要从哲学的高度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进行再思考。

一、坚持辩证唯物论,增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觉性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是哲学基本问题?。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它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两层含义。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性质不同,地位有异,实践中不能等量齐观之。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方面必须承认物质的第一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发展之要求,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能动地及时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需求,真正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客观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条件和现实需求,我们可以发现水资源条件、种植资源条件、劳动力资源条件与我国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现实的灌溉物质条件和发展需求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这些先天的物质条件或者改变了的物质条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也极大地影响着灌溉方式的选择,只有客观认识这些影响灌溉的重要物质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自觉能动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我们的决策才是科学的和可持续的。

1、人多水少,分布不均,水利资源先天不足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是最基本的输入性约束条件,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首先影响到灌溉方式的选择,进一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波动,影响到粮食有效供给以及粮食安全水平。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尽管从总量上看,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在世界上名列第120位左右,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分布又极不均衡,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均较大,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经常出现,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在时序上分布呈现明显的雨热同期特点,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汛期5-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形成的水资源量中大约2/3为洪水径流量,很难为灌溉所用。在地域分布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降水量越少的地区,往往年内降雨集中程度越高,年际降雨差距越大,不仅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可能形成连续涝灾或者连续旱灾。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闹水荒,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已经反映了水资源条件开始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地发展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水资源条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南方水多,北方地广,水土资源空间不适

种植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最重要的输入性约束条件。最基本的种植资源不仅包括水利和土壤两种资源数量多少,更具影响的是他们之间的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在人口与水资源方面,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中国的54%,但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却只有19%。而且随着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将会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更加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在人口与耕地方面,尽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我国人均耕地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均衡。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43%。在耕地与水资源方面,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种植资源,水资源又与相当稀缺的耕地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协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又不足全国的20%。这种时空分布不均匀和不匹配,不仅造成水旱灾害加重,而且由于缺乏水利的有效支撑,宝贵的耕地资源物质产出无法得到保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旱灾面积达4亿亩左右,成灾面积是解放初期的三倍。究其根本,水土资源的时空不匹配特性无疑是受灾面积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它反映出我国传统的农业种植中水土之间矛盾的尖锐性,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水土资源不匹配状况,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也是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3、 劳力转移,农业低效,传统灌溉面临挑战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人力投入,它也会对灌溉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用水总量要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5。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走向城市,不少乡村出现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现象,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缺,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这对农业生产和灌溉投入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对传统灌溉提出了挑战。面对新的条件和新的环境,依靠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灌溉农业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农业不仅要节水,而且农业更要节约劳动力,因此推行省水省工的高效节水灌溉是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是物质决定意识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种植更多高附加值和高品质的作物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对这类作物,必须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灵活的灌水服务,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与传统的土渠输水和田间大水漫灌相比,采用管道输水可节水20%~30%,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依靠节水灌溉技术,我国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这些基本的事实和数据表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推广应用,农业用水是可以在稳定现状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灌溉面积,减轻行业之间用水的竞争态势,保持农业产值的稳定提高,但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却无法高效率地实现这些功能和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灌溉习惯,减少劳动力投入,用较少的耗水获得较高的产出,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力推广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等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只有走节水高效的道路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4、 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环境污染敲响警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和加剧,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造成对水资源的挥霍无度和对水环境的肆意践踏。一方面,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农业成了用水大户,其用水总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但水的有效利用率却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也远低于发达国家2kg以上的水平。北方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100%,河湖湿地严重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快速的浮现出来。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768亿吨,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4%,远低于2020年要求达到的80%。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浪费、污染、掠夺,使得诸多地区缺水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及生态链断裂等新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用水过度,我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有230个湖泊发生萎缩,面积减少达到15%左右;全国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减少了约28%,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到近19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现状年超采量约为117亿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方地区进行典型调查的514条河流中,有49条河流发生断流;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那么南方的水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各行业用水竞争的加剧,农业用水这个用水大户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各个行业对农业用水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一方面农业用水总量巨大,另一方面效率确实不高,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现实的压迫下,从用水大户入手,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进而减少开采量、再而减少排水量,从减少需求的角度出发,实现少开采和少排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供水有限,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持续加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我国现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的富强,才能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发展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极大丰富,还应包括文化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食品加工、家庭洗浴、工业用水、生态保护、餐饮文化等各行各业用水需求日益高涨,用水矛盾日益加剧,农业用水在各行业用水竞争和挤压的社会大环境下,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和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如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粮食总需求则呈现出刚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要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也必须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确保有效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增加,若不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农业用水量必将增加。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十二五”间我国需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但农业用水总量却不能增加。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在供水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转变农业灌溉发展方式,减轻供需矛盾持续加剧的态势,以有限的农业用水总量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灌溉的物质条件决定了灌溉方式这个意识选择。水资源条件、种植资源条件、劳动力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等各种内在的条件,构成了选择高效节水灌溉的必然要求。选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是辩证唯物论的内在需求,更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不仅是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国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认识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然性,无疑会增加我们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觉性,成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二、应用唯物辩证法,夯实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支撑力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而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联系的普遍性蕴涵着发展的永恒性,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变化的永恒性。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质变而不是量的增加和减少,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实践中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客观世界的现实需求,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见行动;在改造世界时,更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正确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1、把握总体与局部的关系,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从局部来看,高效节水灌溉在一时一地对水资源的要求并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但从整体和全局上来看,高效节水灌溉的持续发展和规模化推进必然会对水土资源条件和其他社会经济状况提出要求,因此,必须科学论证水土资源条件,深入研究在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或水土资源不匹配地区,新增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对当地生活、生产、生态的影响,认真做好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工作,系统评价将地面灌溉改变成为高效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对地下水超采区,要合理引取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严禁抽取地下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要以节水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加强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能实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按照“统筹规划、部门协作、整合项目、集中使用、渠道不乱、合理分工”的原则,着力从组织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制定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理清区域布局和规模推进重点。对于高效节水灌溉而言,局部可行不等于总体可行,总体可行更不等于处处可行,经过论证批准的总体规划应成为局部推进工作的指导原则,各级各地应有目标有重点分别落实各项规划指标,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规划应成为指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国家安排补助资金及地方投入建设资金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将规划落实到田间地头,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步推进,让千千万万的农户能够真正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中得到具体的现实的利益和好处,让适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2、把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合理确定资金流向

高效节水灌溉包括管道输水和田间喷微灌技术,无论输水还是灌水都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是否能够得到适当的回报也成为推广这些高效技术的关键。由于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水资源的短缺性,因此,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高效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和稳定增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抓住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方向倾斜的有利时机,以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为平台,同时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努力争取从中央或省市财政和土地出让收益中统筹部分中设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专项资金,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的合理方式,广开资金渠道,实行高效节水灌溉投入的多元化。依前所述,高效节水灌溉不仅体现在输水上,而且也体现在田间灌水方式上,因此在重视骨干工程节水改造投资的同时,应合理安排国家投资,改变田间灌水方式,推行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挥投资的整体节水效果和整体效益。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另一方面,国家在投入骨干工程和“卡脖子”工程建设的同时,应加大“最后一公里”和田间工程的投入,合理确定资金流向。发挥资金的整体投入效益。无论是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还是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在重视骨干工程的节水配套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确定输水与灌水的投资比例,确保巨大的投入能够得到预期的节水和增效成果,唯有如此,巨大的投资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有效化解投入与产出的矛盾,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

3、把握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积极调动多方力量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利益群体,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也必然不同,对这些诉求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理解。作为政府希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节约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造福人民群众。但如何建立和强化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灌区、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无疑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灌区,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节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卖水又是他们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和个人利益的现实冲突,必须妥善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推进改革的切入点,必须要改变灌区单纯依靠水费维持运行的局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落实好“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等扶持政策,尽快全面完成灌区的定性、定岗和定员等相关工作,核定财政供养范围,将利益冲突降到最小程度;而灌区中的农民,作为用水主体,应严格执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探索实行定额内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的办法,创造条件并允许农民对节约下来的水量进行合理交易,让农民节水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通过交易平台得到合理的统一,同时应积极宣传实行高效节水灌溉对改善灌溉质量、提高生产能力、减轻劳动强度的多重意义,让高效节水灌溉深入人心,让节水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作为技术和设备支持的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应通过制定完善减税、优惠信贷和设备补贴等扶持政策,调动有诚信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积极性,让这些企业不会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差而对参与农业灌溉技术与设备的改造升级望而却步,让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建立适当的体制机制,将冲突的矛盾能够协调到共同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事业中来。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的高效节水事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起来。

4、把握简单与复杂的关系,完善技术服务网络

从技术的使用和设备的安装维修等方面来看,高效节水灌溉无论是管道输水还是田间灌水都比传统的明渠输水地面灌溉要复杂,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支持。传统的灌溉简单费水,现代的灌溉复杂高效,如何将复杂的设备技术交给农民能够简单化使用是我们必须要处理的矛盾。因此,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为统领,建立健全以村为单位的用水户协会、以县为单位的抗旱服务队、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位的水管站等基层水管组织,广泛吸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参与,形成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服务网络,将复杂的技术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操作问题,通过建立的高效协同的用水户协会、乡镇水管站和抗旱服务队等基层水管组织,将技术和设备的服务覆盖到村到户,覆盖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会因为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而受到任何损失。同时要建立企业准入与认证机制及信用评估机制,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建立完善的设备售后服务体系,确保设备的良好维护与正常运行,进一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分析总结已有的经验与教训,广泛开展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题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有针对性的建立一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站,建成一批具有规模化的标志意义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通过构建以基层水管组织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服务网络,突出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的薄弱环节建设,破解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优质服务,实现复杂的设备简单化使用,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入底到位”,充分发挥其先进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5、把握引进与创新的关系,突破技术应用瓶颈

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这些先进技术与设备,但由于这些设备开发的背景毕竟不同于我国条件,如喷灌设备最早开发主要用于牧草浇灌和节约劳动力目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灌溉自动化,后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它的高效节水特性,特别是滴灌技术的应用更能发挥节水作用。因此,为了迅速提高我国节水灌溉产品设备水平并转化为生产力,适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是需要的,但绝不能把我国变为一个单纯推销国外产品的市场,必须将重点放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上,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进,研制和开发出适合我国应用的优质节水灌溉设备,克服引进设备价格昂贵和可能具有的“水土不服”的毛病,所以引进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创新的作用,必须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发的科研投入,研发一批适宜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以科技创新支撑高效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自主研发的设备还是国外引进的设备,都必须要把握引进与创新的矛盾,这些设备必须要能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无论引进还是创新,这些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应与我国的农业经营规模、田块大小、水井出水量和耕作习惯相适应;其次要与我国广大农村农民保有的农机相配套,并附加合适的配套设备如水泵等;再次要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引起的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现实相吻合,研发使用轻便、效率高、“傻瓜型”设备;第四应做到节水灌溉模式及设备的有机结合,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划和农田规划主要考虑防护林网和传统的地表灌溉方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量仿制的国外设备的有效应用。事实上,只有成熟的技术而无合适的设备,也不能很好的发挥技术及设备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解决喷灌微灌技术要求与实际推广应用条件之间的矛盾,通过创新设备来克服传统设备与现代应用之间的矛盾,克服国外设计与国内现实之间的矛盾。因此,研发高效节能的喷微灌关键设备,注重创新,克服简单引进简模仿的毛病,突破技术应用瓶颈,开发多品种、多层次的大中小相结合的质优价廉产品,结合农业生产多样化的实际需要,优化产品结构,为更好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6、把握现状与发展的关系,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下,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承包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享受经营成果。这种土地经营管理方式极大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这种土地经营模式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只有创造条件,科学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集约化土地经营模式,才能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步伐。为解决上述矛盾,一方面,通过政府或企业推动土地大户承包,在土地所有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租赁方式,形成单一经营主体的集约化土地经营方式,适应高效节水灌溉的规模化要求;另一方面,在保持现有土地分散经营方式不变的条件下,调整种植结构,统一种植模式,通过配置统一的输配水灌溉系统,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喷灌、微灌和低压灌溉等终端灌溉方式,实现施肥和灌水服务的统一,加快推进高效节水步伐。此外,应加大力度宣传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水情,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营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舆论氛围,宣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多方协作,创造条件,营造规模化推进的良好氛围,整合力量共同促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灌溉发展具有规律性,具备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但任何一种灌溉方式的发展和应用都是有条件的和有适用范围的,都是与周围各种条件和现实相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作用,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与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相联系的各种因素,各种矛盾,创造条件,化解矛盾,促进转化。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握这些主要矛盾,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掌握实践认识论,提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信心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是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和革命的反映论。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高效节水灌溉一时的挫折或失败,并不代表技术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人们在实践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技术和条件的适应性,这些问题会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而不断得到解决,因此必须要勇于实践,不断从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又反过来进一步指导新的灌溉实践。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必须重视实践提高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喷灌技术和设备,但限于当时农村经济能力和设备质量以及人们普遍的认知水平等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喷灌面积一直徘徊在1000万亩左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七五”期间,水利部开始从奥地利引进摇臂式喷头、薄壁铝管、薄壁热浸镀锌钢管等生产线,实现了从单一设备的引进到生产线的引进,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也发现源于国外的这些喷灌技术和设备也存在一些与中国灌溉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喷洒强度和雨滴直径过大,导致粘重土质表面易形成径流,幼嫩及软茎作物易被损坏;其二,入机水压要求较高,导致能耗大,运行费用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曾导致喷灌技术一度停滞不前,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引进喷灌技术与设备的经验与教训,映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意识到引进国外的新技术应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要研究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盲目引进和简单应用只会导致失败,不会发挥技术应有的作用,实践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认识课,因此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并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研制水平,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通过这个阶段的实践认识过程,随后我国研制和开发了多种喷灌机品种,实现喷灌设备的国产化,对解决北方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喷灌为代表的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在内的成套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全国节水灌溉设备专用生产企业曾一度达到200余家,基本上满足了我国高效节水灌溉的需求。喷灌技术与设备乃至后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借鉴、消化、吸收、改进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我们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只有实践才能为我们的认识提供第一手的直接的证据,这也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一定的时期内,人们的实践进程决定了人们的认知水平,我们不能盲目求全责备,对过去的挫折或失败进行认真的反思,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才是符合认识论的发展要求的。

2、认识能动反作用于实践,必须深化认识推动实践

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在总结实践提供的新经验基础上,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为克服在引进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避免对国外技术与设备的盲信盲从,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提高了认识,开始有目的有重点地引进关键设备与关键技术,如引进摇臂式喷头的弹簧材质和生产制造技术、扇形转动喷头的设计生产技术、大型喷灌机自动化控制技术、超薄滴灌带生产技术、微灌过滤器及施肥器生产技术、大口径低压管材生产技术等;同时把引进技术与引进设备相结合,以引进技术为主,而且加强了技术信息工作,避免重复引进,创造条件,积极抓好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培训工作,发挥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反作用的特性,使其能充分发挥应有效益。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在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的过程中,注重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地方,往往节水灌溉的成效都能够得到长久的体现,节水灌溉工程就能长期发挥效益,反之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方面都会大打折扣。我国北方某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大田粮食作物喷灌,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农业用水而且增加了城市供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节水效益,而且在喷灌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做到了国家、地方、集体和农民共同投入,同时将土地经营规模适度集中,创造了喷灌技术的良好应用条件,加之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浇地专业队等服务网络保障了喷灌系统的良好运行,正是因为对喷灌技术与设备的再认识,又把这些认识再次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新的认识水平上开展农业节水喷灌工作,因此,取得了长久的效益。该县大田喷灌成功的实践不仅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信心,而且也充分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指导我们具体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因此,必须重视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在新的认识指导下,勇于实践,不能因为过去的挫折或者他人的挫折,全面否认新的实践意义。

正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我们才能够从失败中学习,不惧失败,总结节水灌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将这些经验教训指导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认识论也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因此,只有随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进步,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正确认识当前甚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进展,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依靠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做高效节水灌溉的有力促进者。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认识论的指导下,依靠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不断开拓进取,充分认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艰巨性,增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觉性、支撑力和自信心,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来源:中国节水灌溉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