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大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从设计、制造和运行方面都不成熟,如磨损、密封、结焦、出力达不到额定值等经常存在,只有在使用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关键词:循环流床锅炉(CFB锅炉) 原因 结焦 床温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和国内环保法治的不断完善,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正在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快速发展,相继投产了一批135MW级的440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有相当数量的300MW等级的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在调试、运行中,不少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生了炉内结焦。华亭电厂的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东方锅炉集团公司生产的DG480/13.73-Ⅱ2型,#1炉于2006年12月投入运行,#2炉于2007年4月投入运行,#1炉在投入商业生产后发生了一次大面积的非常严重地结焦,这次结焦是一次典型的经验不足、设备本身特点等造成的低温结焦,现此次炉内结焦进行探讨、分析。
2. 华亭电厂CFB锅炉的设计特点
华亭电厂#1、2炉是东方锅炉集团公司在消化吸收及引进先进CFB锅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第一、二代135~150MW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公司在125MW、200MW、300MW、600MW大容量煤粉炉机组开发、设计制造方面的丰富经验,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国产135~15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床下点火,左右各二支油枪。燃料采用#0轻柴油和两级破碎输煤系统,配一级给煤系统六台给煤机的前墙给煤方式,并配有独立的石灰石脱硫系统.设计煤种为华亭煤业集团的华亭煤矿、砚北煤矿、陈家沟煤矿的原煤筛选产生的煤矸石。设计允许煤的最大粒径为≤9mm,d50=1.1mm,校核煤种为灰份较大的煤矸石。设计启动床料为石灰石颗粒或炉渣,设计煤种的特性如表一:
3. 结焦的原因分析
3.1. 结焦的过程
2007年8月10日00:34,#1炉开始点炉,一次风量为10万Nm*3/h(试验临界流化风量为9万Nm*3/h),启动床料为炉渣,床料厚度为650mm,床压为6.3/5.9KPa.。03:50开始脉冲投煤,床压为5.1/5.7KPa,一次风量为12万Nm*3/h,密相区床温最高点为430℃、平均床温为390℃;04:20开始连续投煤,密相区床温最高点为700℃、平均床温为480℃。连续投煤后床压开始下降,由4.9/5.1KPa至05:43降为2.9/2.9KPa,此时一次风量为15万Nm*3/h,在这一过程中,密相区床温最高点在950℃以下,应该是正常的,只是床压有点低,床料太少。05:43至06:00炉膛右侧床压开始急骤下降为1 KPa后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密相区部分床温迅速上升,运行那台给煤机,对应的密相区床温超过1000℃,最高达1200℃只能用切换给煤机来控制床温,并且床温偏差很大;07:58至08:46,炉膛左侧开始急骤下降为0.96KPa后基本保持不变,密相区床温发生了同炉膛右侧一样的变化。由于床压低,18:00,#1机才带60MW的电负荷,密相区部分床温在1000℃以上,最高达1200℃,被迫减出力来降低密相区床温;18:50,相继有三台给煤机内堵满煤跳闸,直至21:16其余三台给煤机内堵满煤相继跳闸,被迫停炉,由于床压一直显示低,没有启动冷渣器排渣。11日09:00,打开人孔门时才确认炉内大面积结焦,炉膛两侧人孔门被焦块堵死,在清理焦块时发现炉内左右两侧结焦非常严重,最厚达1.5m,布风板中间结焦较薄,而且松软,炉膛四面墙壁上不同程度的粘有焦块,落煤口基本被焦块堵死。
序 |
类 |
项目 |
符号 |
单位 |
数 值 |
号 |
别 |
|
|
|
设计煤种 |
校核煤种 |
1 |
燃煤成分 |
收到基碳 |
Car |
% |
48.9 |
30.9 |
收到基氢 |
Har |
% |
2.88 |
2.8 |
收到基氧 |
Oar |
% |
4.32 |
6.15 |
收到基氮 |
Nar |
% |
0.03 |
1073 |
收到基硫 |
Sar |
% |
0.83 |
0.67 |
收到基灰份 |
Aar |
% |
29.64 |
48.6 |
全水份 |
War |
% |
12.8 |
9.1 |
干燥基无灰基挥发份 |
Vdaf |
% |
22.3 |
16.9 |
低位发热量 |
Qnet,ar |
MJ/kg |
18.84 |
12.04 |
2 |
灰熔点 |
变形温度 |
T1 |
℃ |
1220 |
1260 |
软化温度 |
T2 |
℃ |
1250 |
1280 |
熔化温度 |
T3 |
℃ |
1260 |
1290 |
表 一
3.2. 结焦的原因分析
3.2.1. 床压测点布置不同,造成运行人员误判断
华亭电厂的床压测点布置在炉膛左右两侧墙上,并且距布风板100mm,运行人员没有掌握床压测点的布置特点,造成结焦程度的加剧、结焦面积的扩大。
根据床压测点的布置位置及一些数据分析,06:00右侧床压降为1KPa后基本保持不变,密相区部分床温在1000℃以上,最高达1200℃,这时炉膛右侧已经结焦,床压测点距布风板有一定距离,床压测点被掩埋在焦块中,无法测到风压,所以床压随结焦的程度加重而变小,如果床压测点布置在布风板上紧贴布风板,结焦后床压值变大;同样08:46以后炉膛左侧床压为0.96KPa基本保持不变,炉膛左侧也已经结焦。炉膛左右两侧结焦后,大量的一次风从布风板中间进入炉膛,暂时性的维持炉膛中部的流化状态,使锅炉维系运行,但是由于持续的高床温,炉膛中部的小焦块被吹起落在了基本没有一次风的炉膛左右两侧,使炉膛左右两侧的结焦加剧,最终形成一个炉内左右两侧高中间凹陷的形状;有一少部分焦块被吹起后,粘着在落煤口,造成给煤机堵煤跳闸。
3.2.2. 煤质发生变化,致使投煤时对密相区床温选择不合适
根据以前多次的启动经验,一般密相区床温最高点在420℃以上,密相区平均床温在370℃以上,对应密相区高点床温给煤机脉动投煤,所用煤质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基本为20MJ/kg左右,收到基挥发份为24~28%,启动很顺利。由于电量送出受线路限制6月26日#1炉停炉备用,停炉时煤仓煤位高,8月10日启动时还是按照以前的经验投煤,停炉时间长,煤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6.97MJ/kg,收到基挥发份仅为16.19%。煤中挥发份的析出分两个阶段:第一稳定析出阶段在500~600℃,第二稳定析出阶段在800~1000℃;由于煤在煤仓内堆放时间较长,第一稳定阶段的挥发份的份额减少,保证了密相区床温在低温时稳定升高,但是大量的煤进入炉膛没有燃烧,随着炉内温度的不断升高,在密相区床温高点,煤的第二稳定析出阶段开始进行,高份额的挥发份和大量的焦炭参与燃烧,使密相区部分床温迅速上升超过1000℃,高温区许多煤快速熔化和没有燃烧的煤粘接在一起,形成焦块。清理炉内焦块时,炉左右两侧焦块内大部分是煤粘接在一起,又黑又硬,炉膛中部松软的部分基本是煤,如图一、图二所示 。

3.2.3. 启动床料粒径的影响
华亭电厂正常运行时入炉煤的粒径分布大概为:8~13mm为2.5%,6~8mm为3%,3~6mm为20%,1~3mm为30%,1mm以下的为45%;正常运行产生的炉渣粒径分布大概如表二所示,根据多次启动的经验,将正常运行产生的炉渣不做任何处理(设计启动床料为0~3mm),直接作为启动床料,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这次启动前将正常运行产生的炉渣进行筛分,筛去了炉渣中的大颗粒后作为启动床料,并且将返料器内的大量细灰加入炉内。启动床料粒径的大小,对流化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床料颗粒太细,颗粒间的粘着力大,床料的密度加大,流化风量小,流化不良,容易出现沟流现象,造成结焦;流化风量大,在点炉过程中随着床温的不断升高,一次风速加快,容易将大量的床料带出炉膛,导致床压不断降低,床料减少,炉内床料太少,不能在炉内形成正常的内循环,并且床料中可燃成份大大超标,一旦遇到高温点,发生快速结焦。从这次结焦中应证了这些情况,焦块中基本是煤,如图一所示。
3.2.4. 锅炉设计中存在一定缺陷
煤粉炉有炉内火焰监测装置,能够很好的了解炉内燃烧情况,便于运行人员调整。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其燃烧原理的特殊性、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可利用的观察炉内燃烧情况的装置,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在炉膛合适位置装设观火孔,以便运行人员了解炉内燃烧情况。华亭电厂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没有设计观火孔,使运行人员无法了解炉内燃烧情况,对炉内燃烧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十分的不利,造成炉内结焦进一步扩大。
筛格宽度(mm) |
8~13 |
6~8 |
3~6 |
1~3 |
0.6~1 |
0.3~0.6 |
0.2~0.3 |
0.09~ 0.2 |
0.075 ~0.09 |
<0.075 |
合计 |
筛上所剩渣样的重量(g) |
8.0 |
9.2 |
34.5 |
60.5 |
38.4 |
112.9 |
54.7 |
128.4 |
25.3 |
27.6 |
499.5 |
筛上所剩渣样重量占总样重量的百分比(%) |
1.60 |
1.84 |
6.90 |
12.10 |
7.68 |
22.58 |
10.9 |
25.68 |
5.06 |
5.52 |
99.9 |
表二
3.2.5. 一次风量测点不准确
一次风量是循环量化床锅炉在运行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它不但关系到机组的经济性,更重要到关系到机组的安全性。8月10日点炉前所做流化风量为9万Nm*3/h,点炉时一次风量为10万Nm*3/h,开始脉冲投煤时一次风量为12万Nm*3/h,连续投煤时一次风量为15万Nm*3/h,按照这些风量值,正常点炉是不会结焦。但是,这次结焦停炉后,一次风量仍显示8万Nm*3/h,焦块清理后准备启动,一次风量在12万Nm*3/h,床料基本不流化,一次风量在13万Nm*3/h时,床料才开始流化,热工将一次风量测点校核后,一次风量在5万Nm*3/h床料已经流化良好。要认识到一次风量的重要性,一次风量偏大,容易将床料带出炉膛,形成空床;一次风量偏小,大颗粒的床料沉积在布风板上,引起流化不良,所以启动前要对一次风量做准确的校核。
4. 结束语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有设计、制造、运行等多方面的因素。运行方面主要除一次风量的配比、煤质的变化、燃料粒径的大小、床料粒径的大小,还有返料不畅、耐磨浇注料脱落、风帽损坏等原因。作为运行人员,要掌握锅炉特性,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多借鉴同类型机组的运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焦得以控制和防范,给设计者和制造者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各方面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 东方锅炉集团DG480/13.73-Ⅱ2型说明书
2. 杨则安.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故障及原因分析
3. 岑可法. 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
来源:华亭发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