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信息化的的建设过程涉及如何将数据处理规范,开发出良好的系统并得以推广。做到了标准化的信息化建设,必然能将数据处理规范化条理化,更有利于管理和总结,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信息化的的建设过程涉及如何将数据处理规范,开发出良好的系统并得以推广。做到了标准化的信息化建设,必然能将数据处理规范化条理化,更有利于管理和总结,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1.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基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系统建设出现了后,为了解决计算开发信息系统的混乱,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并一度使之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现在的开发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模拟原有的数据流程方法如生命周期法。这种开发方法将系统建设分为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几个阶段,用计算机系统模拟原有的工作方式。这种方法用于开发数据处理流程较为规范的比如银行、饭店等的信息系统是比较有效的,而用于开发数据处理流程不规范的系统却吃尽了苦头。由生命周期法还派生出了许多开发方法。
(2)侧重于计算机系统特点方法如总体数据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了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及其处理流程与原有的是不同的,认为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开发中只要将数据合理地组织起来,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可维护性等等皆可以实现。然而,如果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不规范,数据的分析与组织一般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本身定义了许多概念,这种力图使自身严密的开发方法还有很多。问题是开发方法的研究不是理论研究.如果它不能使实际的管理流程趋于严密、规范。那么,这种方法便仅能欣赏,而不能实用。
上述各种开发的出现都能业内带来了巨大的变动,但最终还是不能尽如人意,那如果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出发,我们会发现往往只强调了信息系统本身的标准标准化、产品化,而没有充分关注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有了好的开发方法,但不能有好的管理流程,这一切的开发方法必将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2.管理标准化的特点
(1)实践性
有许多科学研究的成果是靠实验室得出的,还有许多研究却不能通过实验室的方法得出。比如:制定交通规则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电力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研究也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如建立一个供电企业管理流程及数据处理流程的实验室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电力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研究不可能由单纯的技术人员做出,而必须对实际的管理流程有深切的了解,走与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的道路。
(2)系统性和全面性
对电力系统而言,标准化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到整个企业的运转,不能局限于某个部门,同时在全行业内也应该做到同级,同类的企业管理流程一致。
(3)动态性
电力的供应是个动态过程,会因各种原因会发生改变,相应的标准化也必须随之调整。比如:供电企业中目前比较流行的客户服务中心,是随着供电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而出现的,相应的管理流程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