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富煤少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与此同时,我国液体燃料的需求却十分庞大,2000年汽油和柴油年消耗量已分别达到3000多万吨和近5000万吨。国内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6,而原油产量年均增幅仅1.5,因此,只有靠大量进口才能解决巨大的燃油供需矛盾。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接近8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亿吨。靠进口石油填补如此大的缺口显然不现实,为此只能通过非石油路线合成液体燃料解决液体燃料的供需问题。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典型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是在400摄氏度、150个大气压左右将合适的煤催化加氢液化,产出的油品芳烃含量高,硫氮等杂质需要经过后续深度加氢精制才能达到目前石油产品的等级。适合于大吨位生产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尚没有商业化。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典型的煤间接液化的合成过程在250摄氏度、15-40个大气压下操作,合成的产品不含硫氮等污染物,合成的汽油的辛烷值不低于90号,合成柴油的十六烷值高达75,且不含芳烃,质量高于第四代洁净油品。另外,煤间接液化在南非已形成大规模、盈利的产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