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环境变化对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1)

环境变化对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1)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8/1/16 18:21:15   

 关键词:  水资源 环境

摘要:环境变化及其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是复杂的,根据50年代以来的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增强,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减少的态势。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是造成水资源减少的根本原因。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造成地表产流减少,而且使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在直接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的同时,也使农田蒸散加强,从而造成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在新一轮水资源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强地下水位大埋深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地下水补给量,以及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对水资源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提高新一轮水资源评价成果的精度。

关键词:可利用水资源气候变化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作物需水量

河北省是全国最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1/6,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六五”、“七五”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华北地区水资源进行了勘查、评价、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大幅度增加,对水资源的可利用数量、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愈来愈大。因此,在新一轮水资源评价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的影响,以便对水资源的数量作出准确的、符合实际的评价。本文主要论述环境变化对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1.1气温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引起河北省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河北省42个气象台站的资料统计[1],20世纪50-60年代,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大部分台站为0.1-0.6℃;60-70年代,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多为0.1-0.7℃;70-80年代,增幅多为0.1-0.6℃;80-90年代,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的增幅为0.2-1.2℃,其增幅最大。在近50年的时间里,从50年代到90年代,河北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2-2.1,全省平均上升了1.0℃。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50年代最低,90年代最高,其中80年代以来升高最快。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升高(变暖)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升高及最低气温升高(夜间温度升高)所致,而夏季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白天温度)变化较小。

若不考虑其它气象因素的变化,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使水体的蒸发量加大,蒸发强度提高。无论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还是潜水的蒸发,气温的升高都会使水的消耗量增加,造成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的减少。水面蒸发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土面蒸发、叶面蒸发、潜水蒸发除都受气象因素影响外,还分别与土壤供水能力、作物生理状况、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温升高对其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是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还需加强其定量关系方面的研究。50年代以来,河北省气温随年代逐渐上升,80年代以来上升最快,往往是高温干旱同时出现。高温加剧了旱情,使农田需水量增加;高温也使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加大了城市供水的负担。高温干旱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2降水量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根据河北省1112个测站的资料统计[1],全省平均降水量从50年代至80年代逐渐减少,减幅为79.7mm,平均每10年减少26.6mm其中山区比平原区减幅大;90年代后有所回升,但仍比50年代少62.1mm(表1)。资料统计表明,50-90年代,全省除个别站点年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外,绝大多数站点平均降水量随年代增加而减少。冀东沿海、太行山北部、冀南平原大部及怀来、遵化等地减少100mm以上,其中邯郸、青县等站点减少150mm,其它地区一般减少几至几十毫米不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主要是指可以恢复再生的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土壤水资源量。由于土壤水资源不能被人们直接开发利用,主要为植物所吸收,对人类来讲是一种间接资源,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对此进行准确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时,主要考虑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是指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并按流域进行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主要是指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的淡水(矿化度m<2g/l)资源量,并按地下水含水系统(或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河川径流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量,其次为山区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以及其它含水层的越流补给,而地表水补给和越流补给归根结底都来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因此,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量的多少。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它们的最终补给源头只有一个——大气降水,因此,大气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原因。

2地下水超采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2.1地下水开采状况

河北省是一个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的省份,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达160多亿m3/a,地下水实际利用量占全省水资源利用量的75-80,地下水总量约有85用于农田灌溉,全省地下水开采井数量达70多万眼,使河北省成为全国拥有开采井数量最多的省份,地下水开采量居全国之首。

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河北省地下水开采量由小到大,开采深度由浅至深。据有关资料统计[2],50年代,全省地下水以开采孔隙潜水为主,开采深度为10-15m,地下水开采量约30多亿m3/a,井灌面积约67×104hm2,地下水处于平衡状态。60年代,地下水开采仍以孔隙潜水为主,开采深度20-40m,开采量约50亿m3/a,井灌面积近133×104hm2,地下水仍处于平衡状态。70年代,在山前平原出现潜水-承压水混合开采,井深达到60-80m;在平原区,开始大量开采深层承压水,开采深度为200-250m。这一阶段地下水开采量达到约11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约100多亿m3/a(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10多亿m3/a),农田抽水井达57万眼,其中深井达8万眼,井灌面积达到233×104hm2,这一时期地下水水位开始区域性下降,并出现若干水位下降漏斗。80年代,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达13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达120亿m3/a(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20亿m3/a),配套机井约60万眼,井灌面积达287×104hm2,开采深度为170-350m。90年代,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达16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约135亿m3/a(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30亿m3/a),开采井达70多万眼,井灌面积约280×104hm2,开采深度为250-380m(见表2)。

2.2地下水超采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河北省从80年代以来,全省地下水开采量约140亿-150亿m3/a,其中河北平原开采量约120亿-130亿m3/a,深层地下水开采量20亿-40亿m3/a,一般每年超采达15亿-23亿m3/a,最高年超采约30亿-40亿m3/a。根据1985-1995地下水开采资料[2],浅层地下水超采面积17715km2,其中严重超采区域1780km2,超采量为15.6亿m3/a;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4.3万km2,其中严重超采面积3.1万km2,超采量为8.9亿m3/a,合计超采24.5亿m3/a。因此,区域地下水位产生大幅度下降,其中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普遍下降5-15m,深者达20-30m;深层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0-40m,深者达40-50m。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中南部地带,而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域较集中分布在京津以南的中部滨海平原.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和超采,不仅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同时在开采强度较大、用水集中的城市地区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河北平原从70年代初期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并且逐渐转化为常年性漏斗,到1995年为止20多年时间里,形成发展为20多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其中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山前平原及其与中部平原交接地带的城市附近,至1995年共有常年性漏斗10个;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中部至滨海地区,有常年性漏斗12个。据观测资料,规模较大的是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3]。

石家庄漏斗是浅层潜水疏干漏斗,中心位于石家庄市,自1965年到199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7.57m下降到37.22m,漏斗中心水位累计下降29.65m,平均每年下降1.2m,1990年漏斗面积达338km2。冀枣衡漏斗主要是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心位于衡水市,该漏斗形成于70年代初期,自1972年至199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20.98m下降到56.84m,漏斗中心水位累计下降35.86m,平均每年下降2.24m,漏斗涉及面积达4032km2。沧州漏斗是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心位于沧州市,从开发初期的1965年到1990年,中心水位下降总量为82.08m,平均每年下降3.28m,漏斗面积达1415.2km2(详见表3)。

河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近70。7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河北平原大范围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埋深大幅度增加,包气带大幅变厚。我们知道,包气带是连接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中间纽带,包气带对大气降水具有一定的拦蓄作用。因此,进入包气带的降水并没有全部补给地下水,而是大部分被包气带吸收转化为土壤水,并以土面蒸发和叶面蒸腾的形式向大气排泄,进行水循环。据有关资料,河北平原总降水量约有70以上都转化为土壤水,另一小部分向深层渗入含水层,转化为地下水。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除与大气降水的多少、包气带岩性、植被覆盖生长情况、前期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包气带厚度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包气带厚度愈大,则包气带拦蓄滞留的大气降水就愈多,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就愈少。因此,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特别是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的补给区,包气带厚度的增加,是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包气带厚度的增加,会使更多的大气降水被包气带所吸收,导致地表产水量减少,从而导致地表水资源的减少。从而,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数量的减少。

参考文献

1.郭迎春,张广录,阮新,赵玉斌.河北省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荒漠化的影响[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67-70

2.陈望和等.河北地下水[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8,492-516

3.张宗祜,沈照理,薛禹群等.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35-60

4.许月卿,李秀彬.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资源科学,2001,23(5):28-32

5.沈振荣等.水资源科学实验与研究––––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6-239

6.王道龙.建设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战略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31-35

influencesofenvironmentalvariationsonavailablewaterresourcesinhebeiprovince

abstract:environmentalvariationsandtheinfluencesonavailablewaterresourcesarecomplicated.accordingtoagreatnumberofstatisticalandsurveydatasincethe1950s,thedatathatwereanalyzedindicatedthattheavailablewaterresourcesinhebeiprovincetrendedtowardsdecreasingduringthelast30yearsasthevariationsofnaturalenvironmentandhumanactivitiesincreasing.precipitationreducingandairtemperaturerisingarethebasiccauseofleadingtothewaterresourcesdecreasing.thecontinualloweringofgroundwaterlevel,whichwascreatedbytheexcessdevelopmentofgroundwater,notonlycausedsurfacerunoffdecreasingbutalsomadegroundwaterrechargelessening.thelevelincreaseofcropoutputdirectlyconsumedagreatlotofwaterresourcesandsoilwater,simultaneouslyhadfarmlandevapotranspirationstrengthened,andalsobroughtaboutsurfacerunoffandgroundwaterrechargedecrease.inthenewturnofwaterresourcesevaluation,theinfluencesofenvironmentalvariationsonthewaterresourceswillbefullyconsidered.theexperimentalresearchesofsurfacerunoff,groundwaterrecharge,andimpactofcropoutputincreaseonwaterresourcesundertheconditionoflargegroundwaterdepthwillbereinforced,inordertoenhancethefruitprecisionofthewaterresourcesevaluationofthenewturn.

keywords:availablewaterresources,climatechange,surfacerunoff,groundwaterrecharge,cropwaterrequirement

references

1.guoying-chunetal.influencesofchronologicalvariationsofair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onwaterresourcesanddesertizationinhebeiprovince[j].geographyandterritorialresearch,2001,17(2):67-70

2.chenwang-heetal.undergroundwaterinhebeiprovince[m].beijing:seismologicalpress,1999,1-8,492-516

3.zhangzong-huetal.evolutionofgroundwaterenvironmentinnorthchinaplain[m].beijing: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2000,35-60

4.xuyue-qing,lixiu-bin.analysisofdynamicchangeanddrivingforcesoffarmlandinhebeiprovince[j].resourcesscience,2001,23(5):28-32

5.shenzhen-rongetal.waterresourcesscientificexperimentandresearch––––atmospheric,surface,soilandgroundwaterinteractions[m].beijing: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1992,136-239

6.wangdao-long.strategiesondevelopmentofefficientagriculturewithsavingwaterin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1,11(3):31-35

3地表径流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3.1地表径流的变化

河北省的河流,分属于海河、滦河、辽河和内陆河四个水系。海河流域面积最大为12.46万km2,滦河流域面积为4.64万km2,辽河支流流经承德地区东部,流域面积0.49万km2;内陆河流域在张家口的坝上地区,河道以内陆湖泊为归宿,面积1.18万km2。据河北省水利厅资料,50年代,全省径流总量为199亿m3/a,入海水量为86.4亿m3/a;80年代,全省径流总量为81.3亿m3/a,入海水量为13.2亿m3/a。与50年代相比,目前全省河川径流总量、入海水量大幅度减少(详见表4)。

在水利工程方面,建国后,河北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山区已建成由河北省管理的大型水库18座,中型水库38座,小型水库1086座,总库容112.9亿m3。由于北京、天津镶嵌在河北省境内,另外还有海河水利委员会管辖的潘家口、大黑汀、岳城3座大型水库,北京市管辖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以及天津市管辖的于桥水库。这些水库控制山区面积达85,控制山区来水的90。这些水利工程大都建成于60年代初以前,70年代中期以后趋于正常运行,80-90年代全省地表水利用率达70,部分地区达90以上,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已超出常规,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2地表径流的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地表水资源的数量是以地表径流量来表征的,由于70年代以来地表径流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地表水资源量的减少。另外河北省由于地表水利用率的提高,50年代以来入海水量一直处于逐年减少的趋势,造成平原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愈来愈少,地表水环境愈来愈恶化。70年代以来,随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目前,河北平原河流几乎全部断流,有河皆干,有些仅在丰水年的汛期短时间有水通过,使得原来沿河常年接收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现在无地表水补给,或仅在汛期短时间内有补给,造成沿河地下水补给量的极大减少。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不得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目前地下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70。7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包气带厚度增加,造成地表产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下降,农田蒸散量加大,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粮食产量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4.1粮食产量变化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到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648.46×104hm2[4]。建国50年来,全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逐步提高。到1998年底,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63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38.8×104hm2。70年代以来河北省粮食产量总体来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粮食总产1970年为1272.5×104t,1980年为1522.4×104t,1998年达2917.5×104t(单产6170kg/hm2),为1970年的2.3倍。从图1可见,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果园面积自80年带中后期以来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4.2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作物产量的提高除了与作物品种、土壤水肥管理措施有关外,还与农田腾发量(作物需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物产量水平愈高,作物需水量就愈大,消耗的土壤水分就愈多,作物产量的提高是以消耗更多土壤水为前提的。研究表明[5],华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量et与作物产量y之间的关系如下: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平愈高,产生的地表径流以及对地下水的补给就愈少,因此,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也是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建筑物、道路的修筑、绿化程度等也会对地表产流、地下水的补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5结论

(1)环境变化及其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气候因素:降水量减少、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等,导致地表产流下降、地下水补给减少、农田蒸散加强,是造成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根本原因。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地表产流及对地下水的补给,是造成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主要人为因素。

(2)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占用水量的70.4(1997年)[6],河北省地下水利用量中约有85用于农田灌溉。随着河北省粮食产量的提高,特别是河北平原粮食产量水平的提高,必然造成作物需水量增加,蒸散加强。粮食产量水平的提高不但直接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壤水分,而且造成地表产流下降和地下水补给减少,是造成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水资源是一种可恢复再生的资源,环境变化对其恢复再生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水资源在数量上也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强等因素,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减少的态势。在新一轮水资源评价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化,特别要加强“四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定量研究。重点加强地下水位大埋深(大于10m)条件下,地表产流、降水入渗系数、以及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对水资源量影响方面的实验研究,以提高新一轮水资源评价成果的精度,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来源:找论文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