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黄河湿地保护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1)

黄河湿地保护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1)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8/1/16 17:54:50   

 关键词:  健康生命 保护 健康

摘要: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为了保护湿地免遭工业化发展的破坏,保护水禽、动植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加强国家政府间合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1971年2月在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18个国家政府发起签署了《湿地公约》,目前缔约国已有142个国家,遍及全球各地。

关键词:黄河湿地湿地保护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中国于1992年3月1日加入《湿地公约》,并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2004年2月2日通过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海河流域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山东被列入黄河中下游湿地区,该区天然湿地以河流为主,伴随分布着许多沼泽、洼淀、古河道、河间带、河口三角洲等湿地[2]。规划中提出了要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说明湿地保护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标志[3]可以概括为:连续的河川径流、畅通的水沙通道、无害的水质环境、良性的生态系统、适足的水源供给等几个方面。湿地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保持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加强黄河湿地监测研究,对于保护湿地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湿地及其与流域的关系

  1.1湿地的定义

  《湿地公约》中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水域。该定义给出了湿地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在湿地管理上易于操作,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的科学定义[4]: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度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由特定的生物群落及其存在环境共同组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系统,该系统中,生产者是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消费者为湿生、沼生和浅水生动物,特定的微生物群为该系统中的分解者。湿地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湿地与周围相邻的系统有密切关系,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显然,湿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湿地生态系统在河流维持健康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湿地的类型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湿地可以分为许多类型。例如,除了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外,按动态变化可以分为永久性湿地和季节性湿地;按地貌部位可以被分为滩涂湿地、湖滨湿地、河岸湿地等;中国湿地按地域可划分为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湿地等。

  按照湿地公约,共划分为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这些在中国都有分布,其中的主要自然湿地类型在黄河流域也有分布。常见的湿地分类有:

  A、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

  E、沙滩、砾石与石滩:包括滨海、沙洲、海岬以及沙留岛。

  F、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地草甸。

  K、咸水、碱水泻河:有通道与海水相连。

  L、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永久性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河流与溪流。

  O、湖泊:面积大于8公顷的永久性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P、时令湖:大于8公顷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

  R、时令盐湖。

  SP、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沼泽与泡沼。

  SS、时令碱、咸水盐沼。

  TS、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8公顷的泡沼。

  U、草木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木泥炭地。

  VA、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T、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W、灌丛湿地:灌丛沼泽、灌丛为主的淡水沼泽,无泥炭积累。

  XF、淡水森林沼泽:包括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性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森林沼泽。

  XP、森林泥炭地:泥炭森林沼泽。

  Y、淡水泉及绿洲。

  ZG、地热湿地:温泉。

  另外,水库、稻田也被列为湿地。

  1.3湿地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

  流域是以水资源自然分布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湿地是这个区域内水资源的有效赋存形式和持续补给者。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在一个流域内,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其中包括雪和冰雹。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聚积形成湖泊,而相当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再次注入海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流域水资源的赋存形式,大部分是以湿地的形态存在的,湿地对稳定流域水资源水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湿地是流域水资源的主要积蓄地。其中主要指河流、湖泊、沼泽和水库。这是社会开发利用的主要水源。

  (2)湿地是流域地下水的主要提供者。因为干旱的陆地只有在降雨或灌溉时才有水渗入地下,而湖泊、沼泽和水库的水渗入地下才是持续性的源源不断的。

  (3)湿地对流域水资源具有净化作用。湿地千万年来一直是地表水体净化的加工厂,这种作用被称作水的自净作用。对现代人类所造成的一些污染,显然仅靠这种自净作用是无法排除的。尽管如此,湿地至今仍是流域水资源净化的重要因素。

  1.4湿地与流域生态环境的关系

  流域生态环境是一个繁杂的综合系统。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态环境演替和恶化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林草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荒漠化面积扩大,河流廊道水生和陆生动植物减少和气候干旱等。这些生态要素的变化都与流域内湿地的赋存状态变化有密切关系:

  (1)湿地的存在为丰富的水生和陆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生存环境。某一块湿地的消失,标志着该地几乎所有生存于其中的动、植物的消失或灭亡。调查资料显示,许多湿地还是迁徙鸟类重要季节性栖息繁殖地,湿地的退化和消失,直接威胁到这些鸟类的生存。

  (2)湿地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气候。湿地的消失将引起当地气候的干旱。当然,也可以说,当地气候的干旱将引起湿地的消失。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湿地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湿地的消失将引起生态环境诸多方面的恶化。

  1.5湿地与流域经济社会关系

  (1)由于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湿地生态的变化将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者制约作用,特别是水量的减少或者水质的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显著。

  (2)湿地所处的地貌位置都是相对低洼地带,特别是在沿岸和河道内,湿地具有显著的滞洪防洪作用,对抗洪防灾十分有利。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湿地滞洪蓄洪作用十分明显。

  (3)湿地的存在是优美舒适生活环境的必要条件。目前,许多沿河湿地被开发建设成了旅游、休憩景区。

3湿地生态系统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基础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河流健康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湿地系统本身即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又是它所在流域系统的一部分。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也是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保护黄河湿地也就直接地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而将促进黄河生命的长久健康发展。

  3.1湿地是黄河水资源的重要赋存方式

  按照有关定义,河流、湖泊、水库都属于湿地,它们本身就是流域可以直接取用的水资源,是流域水资源的赋存方式。河源区湿地是黄河流域源头水源的汇集地和蓄存地,相对于干、支流,它是黄河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位于诺尔盖地区的湿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状态最原始的湿地,这里不仅生存着多种珍贵的动、植物,而且是黄河水资源的重要涵养地。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川、青三省交界处,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进入玛曲县,途径久治、红原县部分地段又回到玛曲且境内,蜿蜒433公里,绕了一个大圈,黄河水量增加了45,这都与玛曲湿地有关,从而使号称“黄河首曲”的玛曲县湿地被誉为黄河的“蓄水池”。

  3.2湿地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黄河湿地区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润的气候,生长、栖息着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物质交换相对自成体系。因而构成了独立的生态系统。同时,湿地又和流域中分布的森林、草原、沙漠等生态系统一起构成了全黄河流域的综合生态系统。湿地既是全流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和其他部分又互相影响和相互制约,甚至相互转变。湿地干涸将逐渐使其沙漠化,相反,若采取有效修复措施,像目前在宁夏平原一些湿地那样,通过渠道引水,干涸的湿地又将恢复昂然生机。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对维持流域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3保护湿地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

  采取各种措施促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面发展,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保证。黄河流域的林草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严重等重要生态问题亟待恢复与改善,如土地沙化、干支流断流、环境恶化等现象都与湿地生态环境恶化有关,有的本身就是湿地环境的生态要素。因此,湿地保护实质上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对黄河流域湿地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获取流域湿地的现状和动态数据,从而对流域湿地进行全面与有效的保护,将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

  4结束语

  黄河湿地是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加强黄河湿地监测研究,对于保护湿地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青松,李扬帆.湿地与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2004年02月02日.
[3]刘晓燕.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框架.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第一册:12-31.[4]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第21卷第2期.
[5]张志坚,原保平,胡天军.黄河禹门口—潼关河段湿地保护探讨.人民黄河,2003年,第25卷第12期.
[6]毛战坡,彭文启,周怀东.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对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国水势,2005年,第9期.
[7]郝伏勤,高传德,黄锦辉,张建军,王新功.黄河下游河道湿地浅析.人民黄河,2005年,第27卷第4期.
[8]常晓辉,张原锋,张建中.黄河湿地保护目标及其措施.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10月

 2黄河流域湿地分布及其作用

  黄河发源于我国大地貌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北部,其干流及支流迂回于山脉和平原之间,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湿地。不同河段处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与其有关的湿地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差异很大,对流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黄河湿地主要有如下9个分布区。

  2.1黄河源区湿地

  黄河源地区是第一阶梯上第一个湿地集中分布区,位于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是一个盆地。西面是雅拉达择山,南面是巴颜喀拉山,北面有一相对较低的分水岭与柴达木盆地为邻,东面是阿尼玛卿山。黄河从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穿过并流出河源区。

  黄河源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冬寒夏凉,常有大风,多年平均气温-4℃,只有5~9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水面蒸发量1400毫米。黄河封冻期从11月到翌年4月,多年平均封冻160天以上。

  河源区盆地自西向东由3个小盆地串联呈带状,湿地分布在带状盆地内。最西是约古宗列盆地,海拔4500米上下,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16公里。盆地内散布着众多水泊,水泊之间是水草丰美的沼泽化草甸。约古宗列曲从中穿过。星宿海是约古宗列盆地下游的另一个盆地,是一片辽阔的沼泽滩地,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10公里。滩地上水泊密布,犹如群星灿烂。由星宿海向东,到达两湖地区,即扎陵湖和鄂陵湖。依1978年7月资料,扎陵湖水面高程海拔4293米,面积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鄂陵湖水面高程海拔4269米,面积61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两湖周围仍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水泊和沼泽。

  黄河源区湿地是高原多种珍稀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是鸥类、雁鸭类和黑颈鹤等涉水禽的重要栖息地。这里的鸟大都是候鸟,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欧等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

  扎陵湖、鄂陵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黄河源区湿地对黄河径流有良好的天然调节作用,对调节黄河源头水量、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防洪蓄水和调节当地气候具有重要作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黄河源区湿地对流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供给和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2.2诺尔盖草原区湿地

  黄河流出鄂陵湖之后,向东偏南流经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之间,抵达岷山后再折向西北,使其往返于诺尔盖地区,形成著名的黄河第一曲和广袤的大草原。诺尔盖草原地势平缓,海拔3500~3600米,属于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上下,降雨量在600-700米之间,年蒸发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降雨多在夏秋季节,一旦降雨就有范围大、强度小、历时长等特点。洪水历时随之也长,一般都在二三十天。草原上丘陵起伏平缓,丘顶混圆,河流谷地宽展,水丰草茂,沼泽星罗棋布。在这里,无论是大气降水还是高山融雪水,都不会很快流失,具有湿地发育的优越条件,形成了自黄河源起第二个湿地集中分布区。这里的湿地以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为主,对流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水资源调蓄和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2.3宁夏平原区湿地

  黄河流出我国大地貌第一阶梯之后,进入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第二阶梯,在这一范围内有3个湿地集中地区。宁夏平原是其中之一。

  宁夏平原属于河套冲积平原,位于贺兰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地之间,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之间,黄河从中卫到石嘴山市,南北长300多公里。这里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间,而平均蒸发量却在1200~2000毫米。但是,由于沿河地带地势平坦,黄河在这里形成了密集的港汊和湖泊。整个宁夏自治区湿地总面积约25.6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4.9,是西北地区湿地资源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省区。这里的湿地类型以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为主,对流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河道洪水滞蓄和水资源调蓄。

  2.4内蒙古河套平原区湿地

  广义的河套平原包括宁夏平原、后套平原和前套平原三部分。通常说的河套平原又叫内蒙古河套平原,只包括前套和后套平原两部分。

  河套平原夹峙在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黄河自西向东从中间穿过,地质上属于断陷盆地冲洪积平原。其中,山前洪积平原占整个平原的1/4,3/4为黄河冲击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冲击平原上。后套平原在前套平原以西,西起巴颜高勒,东到乌拉特前旗西山咀,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75公里,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前套平原又称土默特平原。西起乌拉山东麓,东至呼和浩特以东。后套平原上湿地更多、分布更广。河套平原海拔在900~1200米之间,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仅200毫米上下,东多西少,时间上雨热同季,蒸发量为12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5.6~7.4℃。

  目前,河套平原上的湿地、湿地类型及其分布数量还没有得到详细调查。但是,在该区的遥感影像或者地形图上,可以显著地看到,这里河网渠系纵横,湖沼密布。由于耕地靠黄河水灌溉,灌溉退水维持了乌梁素海长期存在,成为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乌梁素海位于后套平原,而在前套平原上,较大的湖泊则有哈素海,哈素海由黄河变迁遗留下的故道扩展而成,属于外流型淡水湖泊,水面面积3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倍,水深却只有2米。

  内蒙古河套平原上的湿地存在主要与黄河有关,其水源多通过渠道或地下潜水由黄河补给。

  2.5毛乌素沙地区湿地

  毛乌素沙地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陕西榆林地区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内的闭流区。

  毛乌素沙地发育在地质时期的湖积冲击平原凹地上,海拔多在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1400米~1500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属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6.0~8.5℃,年降水量250~440毫米,东多西少。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75%。

  毛乌素沙地地势起伏平缓,目前地表主要表现为流动、半流动和固定沙丘、沙地。沙丘间和低洼沙地中,多有盐、碱湖沼和淡水湖泊,当地称为海子和淖。红碱淖是其中典型的湖泊湿地。

  红碱淖其实是淡水湖,位于神木县境内。有7条季节河注入,注入水量与蒸散发量持平。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水面海拔高度为1200米,水深平均8.2米。

  毛乌素沙地的浅层地下水埋藏较浅,相对比较丰富。因此,尽管地处内陆干旱沙地区却存在众多湿地,而且也和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的湿地有所区别。

  2.6小北干流湿地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上自禹门口,下至潼关,南北长132公里,东西宽3~18公里。河道面积432平方公里,滩地面积675平方公里。地质上属于汾、渭地堑谷凹地,两侧为高出地崭50~200米的黄土台塬。地堑内地势平坦、河道宽浅、水流散乱,黄河左右摆动频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

  小北干流地带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寒冷,雨量稀少;夏季炎热,降水增多。汛期多出现在7~10月份。

  小北干流黄河河床高于两侧滩地,至今仍在逐年增高,临背差已达1.5米以上。滩地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发育了众多湿地。据统计该区共有湿地255平方公里。湿地类型主要表现为盐碱滩地、水洼地、沼泽地、湿草地和林地湿地[5],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和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50余种在这里栖息。湿地对流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河道洪水滞蓄和生态平衡。

  2.7三门峡库区湿地

  三门峡库区周边属干旱丘陵地区,非汛期水库按库水位320米运用时,水面面积98平方公里,湿地面积为275平方公里,对库区周边的湿度和气候起到了极大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一方生态平衡;库水位降到315米,湿地面积将减少到92平方公里;库水位低于305米,湿地将不复存在。

  三门峡库区湿地[6],包括河流湿地、滩地、水塘、湖泊湿地等,通过地表水、地下水与河流水体进行水量交换,水位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特征和景观格局。三门峡库区湿地是一个多类型复合体、动态变化统一体的开放型的复杂生态系统。

  库区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许多珍稀水禽的越冬地和栖息地。区内共有鸟类14目23科68种,高等植物98科357属782种,脊椎动物5纲37目66科287种,地栖动物5门68种,昆虫13目108科437种,浮游动物4门84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110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31种。

  库区湿地系统对径流的滞留作用主要表现在截流降雨、增加土壤下渗、抑制蒸发、缓和径流等。库区湿地物种的多样性主要依赖于区域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水文因素,当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时,将直接威胁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的生存,进而威胁黄河生态系统的生命健康。

  2.8下游河道湿地

  下游河道湿地主要指分布在小浪底以下至东平湖河段滩地上的湿地和东平湖及其周围的湿地。自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垦利县入海口,有120多个自然滩地,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个,50~100平方公里的有9个,30~50平方公里的有12个,3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90多个,其中原阳县、长垣县、濮阳县、东明县和长清县5个自然滩的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黄河下游河道湿地是洪水泥沙的副产品,是河道行洪的一部分,随河道变迁而变迁,其形成、发展和萎缩与黄河水沙条件、河道边界条件息息相关,具有不稳定性、原生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生植物贫乏等特性,有相当一部分为季节性湿地,其水分主要由洪水和地下水补给。湿地生态环境复杂,适于各类生物如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植物在这里繁衍,适于珍稀鸟类的生栖,是亚洲候鸟迁徙的中线[7]。

  下游河道湿地的主要作用表现为蓄水滞洪、净化水体和调节气候,对下游防洪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2.9河口三角洲湿地

  黄河口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以宁海为顶点的三角洲之上,黄河口三角洲是我国温暖带最年轻、分布广阔、保存最完整、总面积最大的湿地分布区。其湿地类型主要有灌丛疏林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五大类。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区和广饶、利津、垦利3县,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533毫米,平均气温12.2℃。由于黄河携带泥沙的淤积,平均每年以2000~3000公顷的速度形成新的滨海陆地。三角洲面积8053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包括浅海湿地16.8万平方公里,占41.2%;滩涂湿地10.2平方公里,占25.4%;河流水面1.59万平方公里,占4.0%;水库水面1.36万平方公里,占3.4%;坑塘苇地4.20万平方公里,占10.4%;沟渠和水工建筑物占地5.72万平方公里,占14.2%;其他湿地0.35万平方公里,占0.86。黄河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划为保护的湿地面积为15.3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7.9万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试验区面积6.3万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保护区里有各种生物1917种,野生动物1524种,鸟类269种,植物393种。区内生长有天然芦苇3.3万公顷、天然杂草地1.8万公顷,天然柳林2000公顷,天然柽柳灌木林8100公顷,人工刺槐林5600公顷。目前,它是中国华北沿海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自然植被区。每年经过该区的鹬类水鸟就达100万余只,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现仅存3000余只,在该区观察到1500余只,这里已成为世界上珍贵鸟类最重要的繁殖栖息地[8]。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江河三角洲中惟一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是除河源区湿地外最具有保护价值的湿地。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变中,淡水湿地是河口地区陆域、淡水水域和海洋生态单元的交互缓冲地区,是维持河口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关键要素,也是河口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和重点保护对象,淡水湿地对维持河口地区水盐平衡,提供鸟类迁徙、繁殖和栖息生境,维持三角洲生态发育平衡等,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与功能。保持黄河河口三角洲生态平衡,已成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标志。

来源:找论文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