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铜街子水电站复杂地基工程地质勘察

铜街子水电站复杂地基工程地质勘察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8/1/4 17:59:18   

 关键词:  水电站 工程地质 水电

铜街子水电站复杂地基工程地质勘察

葛东海

摘 要:铜街子水电站处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地质体上,在整个勘测过程中,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手段和方法,经深入细致的综合分析,论证了存在的专门工程地质问题,不但提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结论,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而且在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贡献。《铜街子水电站复杂地基工程地质勘察》荣获1995年水电部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996年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工程勘察金质奖。
关键词: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掩埋断层;深切河槽;深层承压水;层间错动带;铜街子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U471.99;TB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2184(1999)03-0004-05

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
onComplexFoundationatTo
ngjieziHydropowerStation
GEDong-hai
(ChengduWaterResourcesandHydro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mpany,CHIDIofSPC,Chengdu,Sichuan,610072,China)

Abstract:TheTongjiezihydropowerstationislocatedonrockwithcomplexgeologicalconditions.Duringentireinvestigationperiod,thespecialgeologicalproblemsaredemonstratedbyadvancedmeansandmethodsbothdomesticandabroadandwiththoroughanddetailcomprehensiveanalysis.Conclusionswhichaccordswithobjectiverealityarepresentedtosolveactualengineeringproblemsandgreatercontributionismadetoacademicresearchandtechnicalmeans.
Keywords:major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buriedfault;incisedriverbed;deepconfinedwater;strain-slipzoneinlayers

  铜街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新华乡,系大渡河开发中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电站最大毛水头41m,总装机容量60万kW,保证出力13万kW,年发电量32.1亿kW*h。枢纽布置为河床式重力坝,左右岸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和钢筋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及过木筏闸的复合式坝型。
  成勘院于50年代末曾进行该电站的规划选点工作,1964年提出“铜街子水利枢纽研究报告”,后中断勘探。1973年起进行续勘,在坝址选择上经历了多次反复,最终选定下坝址,于1974年完成“选坝报告”,1978年完成“初步设计”,1982年完成“补充初步设计”,继而转入“技施设计阶段勘察”,其间做了大量的勘测和试验工作,保证了各勘察阶段工作精度。
  铜街子水电站于1985年正式动工,1986年11月截流,1987年主体工程施工,1992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94年完工。
  铜街子水电站以地质条件复杂著称,建国以来在水电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本电站几乎都存在,如左岸碎石土边坡稳定问题;左岸埋藏深切右河槽的分布和形态特征问题;右岸现代河床掩埋断层组的论证;坝基下连续分布的层间错动软弱夹层问题以及河床基岩强透水和基岩深层承压水问题;右岸岩质高边坡的稳定和坝基岩体利用问题等。
  在不具备自然优势的地质体上修建大坝,且已顺利建成,安全运行,充分表明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经过精心勘测、精心设计和合理的技术处理是可以弥补地质体之不足。铜街子水电站处在十分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勘察的技术难度大,本工程较早采用了国内才开始研制的各种先进的勘测手段和测试方法,在详细收集第一手资料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论证了各类专门工程地质问题,不但提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结论,解决了工程问题,而且在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进步。经工程实践证明,前期勘察结论准确,完全满足了设计和施工要求,为铜街子水电站顺利建成和提前发电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整个勘察过程中,对以下7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

1 左岸碎石土谷坡稳定性研究
  坝区左岸分布大片碎石土层,分布范围长2.5km,宽1.5km,厚度达20~50m。碎石土的分布范围大,上游段涉及左坝肩和导流明渠左导墙及内侧边坡。
  碎石土的稳定性关系到左坝肩接头和导流明渠基础、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处理措施,亦是电站永久性建筑物能否布置的决定因素,故对碎石土层的研究至关重要。
  勘察开始时,对左岸碎石土的成因众说纷纭,单从航片解译和地貌特征判断左岸可统称为“滑坡群”,但这种研究深度不能满足水电工程的要求。要详细分析回答碎石土体对工程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处理措施,在当时的条件下其技术难度大,仅靠地面工作是不够的,应遵循工作程序从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步研究。地质方面首先进行了大比例尺综合地质测绘和主勘探剖面的布置,通过初勘资料分析,可将左岸谷坡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带,即620m高程以上为基岩岸坡带;620~570m高程为基岩滑坡和重力作用堆积带;507m高程以下为碎石土分布带。基岩岸坡和基岩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而碎石土堆积体曾沿基座阶面和土体内部产生滑动和蠕动变形,其稳定性差,又处于坡体前部,控制着左岸谷坡的稳定性,故碎石土堆积体应为勘探的重点地段,其工程地质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查明土体滑坡最有效的勘察手段是采用竖井开挖,但是在50m深厚松散堆积体上开挖竖井难度较大,在70年代,一般多用钻探手段,国内水电工程在堆积体上仅挖过浅井,井深也未超过10m。靠自己的队伍——硐探队,采用“钢框木板混合式框架结构”支撑,一次开挖47.5m竖井,取得了大量的容重颗分成果及滑面力学参数,同时做了碳化木测年工作。此项开挖支护技术在当时国内水电系统属创新领先。此项成果获得水电总局优秀勘探三等奖。
  左岸碎石土堆积区通过航片解译,大比例尺地质测绘,配合4条主勘探剖面(计35个钻孔)和6个竖井的勘探,查明了左岸堆积体的成因、结构特征,通过试验和变形观测资料,查明了各层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和软(滑)面的抗剪指标,为评价左岸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处理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1981年底,成勘院提交了“左岸碎石土边坡稳定性”专题报告,1982年经水规总院组织专家召开了审查会,通过了该项报告,对勘探方法和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
  鉴于上述地质结论,边坡处于近乎极限稳定状态,如采用开挖方案,将破坏坡体的自然稳定而引起失稳,工程设计必须采用加固处理措施。原设计为抗滑桩方案,因技术条件复杂,结构受力不明确,今后浸水后抗滑桩的效果如何难以预测,且施工困难,经优化设计为“沉井群方案”,在导流明渠左导墙内侧设置沉井群(左导墙下游段共设置20个沉井),沉井井身作为挡墙的一部分,造价相对较少,且适于地质条件,既节约了投资(比其它方案节约投资83万元,又保证了导流工程的安全过水,为主体工程按时开工奠定了基础。该项导流工程设计成果获得1992年全国第五次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

2 右侧河槽掩埋断层组的勘察与研究
  坝址右岸河床为厚30余m覆盖层堆积的深切河谷(以下简称右深槽),谷底高程400m,枢纽布置为溢流坝段。现河床谷底隐伏断层的存在将直接关系到枢纽布置方案的选定和坝基岩体质量、变形、抗滑稳定性分析的边界条件和依据,是该工程的又一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早在60年代,上下坝址的河床钻孔中即发现有断层破碎带存在,亦做了大量的分析工作,要查清河床下掩埋断层的展布条数和相互交切关系,特别是断层的厚度、性状,由于常规钻探取心差,勘探手段单一,钻孔所处位置多为河心水上钻深,每年的工作时段有限,加之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和层间错动带相互切错,空间构造格架复杂,论证工作难度很大。
  续勘以后曾布置开挖竖井,想借助更有效的勘探手段直接查明断层带的分布和性状,可是由于地下水渗漏量大,无法达到预定深度。初设后期亦曾想用群孔抽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办法开挖竖井,但考虑到断层带和层间错动带(Cs软弱夹层)将会出现管涌破坏,恶化地基条件等原因没能得到实施。
  对自然地质条件的揭露和认识,不但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需要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的勘测手段,成勘院在实际工作中按以下几个程序进行。首先保证技术力量,由队技术负责主管,组建专题地质小组,深入开展坝区各专题的研究和论证。在全面复核前期常规钻孔勘探成果,确定各断层的位置、出露高程、厚度、性状等基础资料,依据基础资料制作《钻孔立柱实体地质模型》,帮助分析判断断层带的平面、空间展布及相互交切关系,绘制断层平剖面图及等值线图,依据分析和作图成果指导钻探布置,并利用钻探成果验证分析成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钻探方法采用成勘院承担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深厚砂卵石覆盖层金刚石钻进和取样技术研究”成果,即双套单动钻具、金刚石钻头、SM植物胶无固相冲洗液护壁新工艺,保证了取心,为地质人员提供了真实直观的标本,准确确定了断层带的出露位置。该项研究成果荣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6年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M胶钻井液、SD系列钻具在1992年第四届国际能源及供应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同时配以综合测井技术,测井内容包括视电阻率、声波、井液和孔内电视等。用新研制的先进钻探方法,保证了岩心获得率达97以上,又补以综合测试手段,从各个不同侧面较全面地反映和论证了地下深部岩性变化、层间、层内错动带和断层破碎带的特征,地下水扩散,岩体透水性等可靠资料,丰富了常规钻探的内容,获得了钻孔综合利用的效果,最终形成综合钻孔柱状图,利用更准确的新钻孔资料反证前期成果,最终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结论。
  为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断层组、层间、层内错动带的成因机制,委托成都地质学院做了铜街子水电站地质构造模型试验,模拟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试验成果同勘测结论有极相似的机制,属浅层表生构造机理。成都地质学院教授曾以铜街子工程为例发表了“浅层表生构造”的专题论著。
  右深槽河床坝段经施工开挖验证,专题报告成果与施工开挖揭露的总体构造格架是一致的。
  右深槽掩埋断层组的查明,不仅缩短了工期,并保证了溢流坝段如期顺利施工。
  基坑开挖后曾有高等院校知名地质专家评价:“铜街子电站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前期勘察工作能做到这种程度是不容易的”。总院和兄弟院的领导和专家对地勘工作率先使用先进的钻探工艺和测试手段,配以模型、试验对复杂构造研究的高精度和浅层表生构造理论的分析给予极大赞扬。

3 层间(C5)、层内(Lc)错动带的勘察研究
  大坝基础由多次喷溢的似层状玄武岩组成。在喷溢轮回间歇期,层间堆积了一套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的过渡相沉积,受后期构造作用形成层间错动带(以下简称C5软弱夹层)。C5软弱夹层连续性好,性状差,广布基础之下,产状平缓倾下游6°~8°,极不利于大坝的抗滑稳定。
  据国内外大坝失事原因调查,多为基础管涌、渗漏、变形以及抗滑稳定等地质问题。该工程坝基下的C5软弱夹层的性状

[1][2][3]下一页

来源:中国电力资料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