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稳定控制装置内部通讯方案的研究

稳定控制装置内部通讯方案的研究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7/12/27 18:54:29   

 关键词:  稳定控制 控制 研究

稳定控制装置内部通讯方案的研究

李轶群1杨奇逊1张涛2李岩军2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四方研究所,北京10085
2.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摘要:随着我国电网互联的趋势,稳定控制装置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根据稳定控制装置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的稳定控制装置对通讯介质的要求,指出CAN总线是最适合的通讯方案,并且对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该方案经实际证明,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的特点,并且使整个稳定控制装置具有极大伸缩性。
关键词:CAN总线;稳定控制装置;通讯Researchonthecommunicationschemeinstabilitycontroldevice

LiYi-qun1YangQi-xun1ZhangTao2LiYan-jun2

(1.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SifanginstituteBeijing,10085,China2BeijingSifangProtectionAutomationCo.,Ltd,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connectionofChinapowersystems,stabilitycontroldeviceshavebeenwidelyused.Basedontheanalysisofthestabilitycontroldevices''characteristics.thispaperpointsouttheCAN(controllerareanetwork)busisoneofthemostappropriatecommunicationmedia,andanalyzessomeproblemsoftheCANcommunicationusedincontroldevices.Therealoperationshowsthatthecommunicationisveryreliableandstrong-real-time,andthedevicesareofgoodflexibility.
Keywords:CANbus;stabilitycontroldevices;communication
1稳定控制装置的特点
随着我国全国联网的趋势,以及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电网变的规模越来越大,稳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仅以东北电网为例,东北华北两大区域电网已于2001年5月实现联网运行。安全稳定计算研究表明,就东北电网而言,联网后电网运行特性发生如下变化:
①电网的动态特性明显恶化,发电机组的摇摆多呈增幅振荡态势,系统存在弱阻尼问题;
②东北电网各主要输电断面安全稳定水平均呈较大幅度的下降。
对于类似的稳定问题,加装稳定控制装置是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电网必然要在很多地区加装稳定控制装置。
由于各个地区的电网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而稳定控制装置所需要控制的对象又比较多。可以说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中最为复杂、且不具备通用性的装置[1]。文献[4]提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应当满足:可靠性,有效性,选择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其中“适应性”相对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装置而言,对稳定控制装置要求更高。
在对稳定控制装置的研究中,文献[1]提出了稳定控制装置对模块化结构的基本要求,并指出模块化结构是稳定控制装置今后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献[1]提出了通过采用分布式、模块化、拼装式结构来构成通用性很强的稳定控制装置。
比较理想的稳定控制装置具备以下的结构(如图1):整个装置采用分布式的硬件结构体系,按功能模块化,由策略机模块,通讯管理模块,DI模块,DO模块,AI模块,HMI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可以定型批量生产。根据需要,DI,DO,AI模块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的增减。整个装置硬件扩展灵活方便,可靠;并且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任一单元损坏只影响局部)。为了保证整个装置扩展灵活,就要求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应当是通过一种可靠性高的连接方式,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伸缩性,从而对通讯方式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不同通讯方案的对比
众所周知,通讯网络的连接有以下三种方式:总线型,星形,令牌环。
总线型网络上,各个节点相互之间可以任意通讯,而星形网络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主节点,网络上的其他节点相互之间不能相互通讯,而只能与主节点通讯。令牌环网络上,各个节点中只用得到令牌的节点才能够发送报文。在稳定控制装置中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按照图1中的稳定控制装置的结构,各个模块之间可能的通讯方式如下:
1)AI模块向策略机模块送模拟量结果
2)AI模块向策略机模块送故障判别结果信息
3)DI模块相AI模块送开入量信息
4)DI模块向策略机模块送开入量信息
5)策略机模块向DO模块发出的开出指令。
6)策略机模块向AI模块,DI模块,DO模块发送的巡检命令
可见,策略机模块需要同所有的模块进行通讯,而开入模块也需要同除了开出模块以外的所有模块通讯,从而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方式采用总线式的连接比星形方式要好。如果要采用星形接法,以策略机模块为主,则DI的报文就需要经过策略机模块来中转。
令牌环网络,则允许各个节点相互之间进行通讯,但是同一时间只有得到令牌的节点才能够进行通讯,从而造成当某个节点有极其重要的报文需要发送但又没有令牌时,则必须等待一定的时间,这对于稳定控制装置要求的速动性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令牌网是不可取的。
网络按照通讯模式可以划分为主从式和平等式。主从方式通常是由一个主设备对其他各个设备逐个轮询,这可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与所有的网络节点进行通讯,而且作为主站的节点可以很容易的控制网络的流量。主设备是通讯的发起者,从设备只能对主设备的问讯进行回答。这种轮询方式会造成各个节点互相影响,使得比较重要的模块无法保证得到较快的响应时间。极端情况下,重要的报文要等待接近整个轮询周期的时间才能上送给主站。因此对于稳定控制装置来讲,主从式的通讯方式是不合适的。平等式的通讯方式则是任意两个通讯设备均可以相互通讯,并且各自的地位是完全相等的,任意一个设备均可在以任何时间主动发起通讯。从而当出现重要信息时,例如AI模块判别出线路发生了故障,则AI模块可以立即上送而无需等待。但是由于任何时间均有可能存在通讯报文,因此对于平等式的通讯方式必须要考虑报文的冲撞检测,而对于主从式的通讯方式由于各个节点都按照确定的顺序进行通讯,因而可以不考虑报文的冲撞检测,虽然报文的冲撞也有可能发生。
对于平等式的总线形的网络,在通讯的底层报文冲撞检测重发机制方面。Ethernet是采用CSMA/CD机制,这种机制当网络流量比较大时很容易发生网络报文冲撞,当发生冲撞时,各个节点各自延时一个随机的时间再次发送报文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报文能够正确发出。这种方式是无法达到稳定控制装置的实时性要求的。
Lonworks采用改进的CSMA/CD机制,叫做predictivep-persistentCSMA,仍然属于CSMA/CD体系.在各个节点的随机延时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得在网络的负荷重的时候增加延时来减少冲撞,在网络负荷轻的时候减少延时。在保证优先级较高的报文较早到达方面的实时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并不能保证严格的实时性。
CAN总线采用的是非破坏性仲裁技术,当两个节点同时向网络上发送报文时,优先级低的报文会主动停止发送而不影响优先级高的报文的发送。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极高的实时性。优先级最高的报文可以不受影响的直接到达。
现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现场总线。如Profibus,Lonworks,CAN,RS485,BITBUS总线等。各种现场总线都有其各自的特点。Profibus现场总线标准定义了主站和从站两种设备,其总线存取协议包括主站之间的令牌传递方式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主从方式。BITBUS和RS485网络上只能有一个主节点,无法构成多主冗余系统,通讯方式是命令响应式(主从式),从节点只有收到主节点的命令后才能响应,一些重要的变位信息得不到及时得上送,使得实时性较差。BITBUS和RS485的纠错能力也较差[5]。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网络是比较不适宜作为稳定控制装置的内部通讯网络的。经过综合分析,CAN网络的特[1][2]下一页

来源:中国电力资料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