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差错检验法在PC机与8031单片机串行通讯中的应用刘涛廉海涛马积勋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安710049) 摘要通过对不同校验方法的分析,介绍了一种适合PC机与8031单片机通讯差错校验的CRC方法并给出了其实现的软件流程图。关键词数据传输差错校验CRC随着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以及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在现代工业中,利用微机进行数据通讯的工业控制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大规模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占用很大一部分单片机的资源,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行通讯方式传送给PC机,由PC机来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但是由于传输距离、现场状况等诸多可能出现的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与受控设备之间的通讯数据常会发生无法预测的错误。为了防止错误所带来的影响,在数据的接收端必须进行差错校验。虽然差错校验也可以完全由硬件来承担,但由于单片机和PC都具有很强的软件编程能力,这就为实施软件的差错校验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软件的差错校验有经济实用并且不增加硬件开销的优点。本文就是基于多功能应变测试系统而编写的主机和单片机之间的RS-485通讯系统,介绍了一种软件差错校验方案循环冗余差错校验法。1CRC法的原理传统的差错检验法有:奇偶校验法,校验和法,行列冗余校验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数据后面加一定数量的冗余位同时发送出去,例如在单片机的通讯方式2和3中,TB8就可以作为奇偶校验位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在数据的接收端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判别或简单的求和运算,然后将所得和接收到的冗余位进行比较,若相等就认为数据接收正确,否则就认为数据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是冗余位只能反映数据行或列的奇偶情况,所以这类检验方法对数据行或列的偶数个错误不敏感,漏判的概率很高。因此,此种方法的可靠性就差。循环冗余码校验英文名称为CyclicalRedundancyCheck,简称CRC。它是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ErrorDetecting)的。实际应用时,发送装置计算出CRC值并随数据一同发送给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对收到的数据重新计算CRC并与收到的CRC相比较,若两个CRC值不同,则说明数据通讯出现错误。由于这种方法取得校验码的方式具有很强的信息覆盖能力,所以它是一种效率极高的错误校验法。错误的概率几乎为零。在很多的仪器设备中都采用这种冗余校验的通讯规约。根据应用环境与习惯的不同,CRC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标准:①CRC-12码;②CRC-16码;③CRC-CCITT码;④CRC-32码。CRC-12码通常用来传送6-bit字符串。CRC-16及CRC-CCITT码则是用来传送8-bit字符,其中CRC-16为美国采用,而CRC-CCITT为欧洲国家所采用。CRC-32码大都被采用在一种称为Point-to-Point的同步传输中。[1][2][3]下一页
来源:中国电力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