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技术应用 > 参照物定向法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参照物定向法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7/12/26 21:28:25   

 关键词:  电力线 线路 电力线路

参照物定向法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湖州电力局,浙江湖州313000)
 

线路测量应用
电力线路测量时转角方向的确定,一般是按初步设计时在1/10000图纸确定好的路线来现场定向的,其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法将图纸上的转角方向直接运用于实践。如果通过在图纸上量取角度的方法来定向,其误差将达到2以上。为了做到精确定向,提高测量效率,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摸索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参照物定向法,本文将就此方法做一介绍。

1确定参照物
能准确选好参照物的前提是:设计人员在进行初步设计时,现场踏勘要尽可能的细致、到位。依照事先在图纸上选择好的路径,到了现场转角点沿线路转向的前进方向寻找其附近高大、明显、固定的可见参照物,如已建的电力线路杆塔、水塔、特征明显的建筑物等,并在图纸上准确标明后(若此参照物在图纸上已存在,则为更精确),就可以进行转角方向的确定和计算。
2转角方向的确定与计算
分析现场参照物与线路的关系,可能遇到的不外乎两种情况,参照物位于线路本耐张段长度范围之内和位于线路本耐张段长度范围之外。两者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
2.1参照物位于线路本耐张段长度范围之内
  当所选取的参照物位于线路本耐张段长度范围之内时,在图纸上量取转角点到参照物的水平距离,并量取参照物至线路前进方向间的垂直距离(或线路离参照物的应控制距离),根据这两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可使用三角函数式分别计算出线路方向与转角点到参照物连线间的水平夹角值,取其平均数。然后将经纬仪对准参照物,根据计算出的角度值水平旋转(注意旋转方向不可搞错),得到的方向即所需线路方向。参见实例图1。

  图1中所示在35kV长戴线测量时,Y2~Y3耐张段长约2.2km,图纸上量得在线路前进方向离Y2转角点600m处线路左侧有一两层楼的民房,受其他条件限制,线路初设是擦房而过并保持与民房的安全距离,根据规程要求35kV线路边导线在考虑最大风偏时距房屋安全距离为3m,线路横担挑出线路中心最长为2.8m,适当考虑一点余度后定线路在离墙边10m处通过。通过计算得
其平均值为α=0°57′17.65″,将经纬仪对准墙角右转以上角度,按此方向前进至民房处测得实际距离为10.7m,误差率为0.12,满足设计要求。

2.2参照物位于线路本耐张段长度范围之外
  当所选取的参照物位于线路本耐张段长度范围之外时,先在图纸上画出本转角点至参照物的连线,然后量取下一转角点至该连线的垂直距离,再量取本耐张段长度。利用这两个数值按照前面介绍的计算方法算出所需偏转角度值后,同样将经纬仪对准参照物,水平旋转相应的角度,得到的方向即所需线路方向,参见实例图2。

  图中所示在35kV长戴线测量时,Y7~Y8耐张段长约2.0km,在离Y7转角点2.5km处有一500kV线路铁塔,以其为参照物,图纸上量得Y7与铁塔连线至Y8的垂直距离为25m。通过三角函数式分别计算并取其平均值为α=0°42′58.3″,将经纬仪对准500kV铁塔右转以上角度,按此方向前进至Y8处测得与实际需定点处误差距离为5m,误差率为0.25,满足设计要求。

取其平均数α=0°42′58.3″
3结论
综合以上应用实例分析,可以看到运用参照物定向法非常的简便、实用,且误差小。如果现场缺少明显的参照物,则此法不适用,但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人烟稀少地区,在那种地方线路转角即使误差较大也不影响线路通过。所以,参照物定向法是通道拥挤地带线路测量工作中定向的首选方法。

来源:中国电力资料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