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馈线的状态估计研究张致宪,叶文雄(深圳供电局,广东深圳518001)摘要:对配电网馈线的状态估计进行了研究,运用馈线小系统划分形成完整的馈线数据以利于实现其它相关功能。利用馈线的辐射状拓扑结构和负荷点之间存在的弱耦合,采用支路观测点深度搜索定位,使检测数据更加准确,可信度更高。关键词:馈线;状态估计;配电网;检测中图分类号:TM711文献标识码:A配电网自动化已是当前发展的重点。由于我国配电网的测量点数目少,且测量设备的精确度不高,仅靠测量点的数据难以形成完整、准确的实时数据库。因此在增加测量点、数目点的同时,通过状态估计量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潜力,可提高整个数据系统的可靠性。配电网中馈线的状态估计采用适合于配电网的计算方法比传统算法的效果要理想得多。1配电网络馈线的拓扑描述配电系统的基本单元是馈线,配电网主干网以下的潮流计算不是以全网为单位,而是在一个比全系统小得多的局部(馈线)为单位进行分析计算,可大大提高计算速率。因此,配电系统的拓扑描述应以馈线为单位(如图1所示)。coordsize="21600,21600"o:spt="75"o:preferrelative="t" path="m@4@5l@4@11@9@11@9@5xe" filled="f" stroked="f">考虑到馈线支路的实际情况,运用数据结构中深度搜索方法,对馈线进行子系统划分。在配电系统中馈线部分的子系统计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随着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其它馈线通过联络开关对某一馈线供电越来越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b)配电网的负荷管理对配电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联络开关及馈线中开关的开断,可使馈线形成多个子系统,并可通过错峰改善负荷曲线。因而可以采用类似主干网的拓扑形成方法,通过深度搜索形成数表来描述馈线的拓扑结构。2馈电线路潮流计算模型配电网存在大量的“木梳”状的基本网络,当馈电线路的首端功率、电压已知,各负荷的功率已知时,可以从首端依次推算出线路的潮流和线损分布。计算的顺序如下:a)子系统的输入源检查与判断。若子系统没有来自馈线根节点的输入源或来自联络开关的输入源,则该子系统为停止供电的馈线部分,不进行潮流计算;若子系统既有来自根节点的输入源,也有来自联络开关的输入源,则把来自联络开关的输入源当作负荷处理,该子系统从根节点处开始进行前推后推迭代潮流计算;若子系统完全由来自联络开关的输入源供电,则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根节点进行潮流计算。[1][2][3][4]下一页
来源:中国电力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