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案的分析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案的分析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7/12/26 21:24:26   

 关键词:  自动化 电网 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案的分析顾秀芳1,王仁洲2,杨炳元1(1、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2、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摘要在分析当前普遍使用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目前配电网的最佳控制方案。并以河北省行唐配电网为例给出具体实施方案。关键词重合器;分段器;馈线自动化;方案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因此配电自动化过程中首先进行的往往都是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这也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当前馈线自动化采取多种控制方案,可分为利用自动开关设备智能控制机构和负荷开关配合通信系统两类。控制方案实现故障的判断、隔离和非故障段的自动恢复供电。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以及一次设备的小型化、智能化,馈线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馈线自动化控制方式经历了从现场设备智能机构控制到负荷开关配合通信系统的转变。总体来看,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带时限电压—时间型(V—T)重合式自动分段器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采用电压—时间(V—T)型分段器,不需要通信手段,它凭借分段器加压或失压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其动作,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图1中,QR1,QR2为变电所出线重合器,变电所设置故障区段指示器。FD1~FD5为V—T型重合式自动分段器,分段器上配置有故障检测器(FDR),可以人工设定x时限和y时限。x时限为分段器在前级开关合闸,而使其控制器得压后延时合闸的时限。y时限,又称故障探测时间,在分段器经过x时限闭合有电压时开始计时,若在y时限内检测到线路失压,分段器就被锁定在分闸状态。FD1~FD2、FD4~FD5为常闭分段器,FD3为常开分段器。正常运行状态下,当任一侧的供电电源失去后,FD3的FDR开始计时,其时限整定值x′>(QR二次重合闸时间)+(分段器个数)×(每一分段器的x时限)。重合器QR1、QR2整定为四分三合。如图1所示,当L2段发生故障时,变电所的QR1保护动作时间t秒后跳闸,为在瞬时故障时避免短时停电,将分段器失压后自动分闸的短暂时延z适当延长,使一次快速重合限制在z时限内完成。这样,如果是瞬时故障,QR1快速重合后即恢复供电;如果是永久性故障,QR1重合于短路故障点,t秒后再一次跳闸,使分段器FD1、FD2因断电而分闸,A段供电暂停。QR1在一定时间间隔后第二次重合,分段器FD1按预先设定的x时限合闸送电。L2区段故障依然存在,FD1关合在故障线路上而使QR1再度跳闸,L1区段又再度停电,FD1分段器又分闸,不过这时因为FD1的FDR在y时限内检测到又失去电压,因而将FD1闭锁在分闸状态,待下次再得电时也不再自动重合。QR1第三次重合后,恢复L1段供电。FD1因处于闭锁状态,因而将有故障的L2段与电网隔离。此时,设置在变电所的故障区段指示器与QR1联动,按时间的长短显示出故障在L2段。id="_x0000_t75" coordsize="21600,21600"o:spt="75"o:preferrelative="t" path="m@4@5l@4@11@9@11@9@5xe" filled="f" stroked="f">此时FD2仍处于分闸状态,FD3在时限x′后闭合,延时x时限后FD2闭合到故障段,另一侧QR2检测到故障而跳闸。FD5、FD4依次断开,FD3检测到失压闭合,FD2的FDR实际检测到的y时限小于整定的y时限,因而FD2也闭锁于分闸状态,QR1[1][2][3][4]下一页

来源:中国电力资料网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