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浅析系统的外部过电压及其防护(一)

浅析系统的外部过电压及其防护(一)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电力论文3   2007/12/24 18:43:21   

 关键词:  电压 过电压 系统

内容:
摘要:文中阐述雷电场产生的过程以及防雷的方法,以及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和防雷器件的正确选用。
关键词:雷电场防雷装置正确选用

1.概述
系统中的外部过电压是由雷云放电所引起的。一种是由于雷云感应使电气设备引起的过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另一种则是雷云通过电力网或设备直接放电而引起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外部过电压都是由于系统外部的大气影响而产生的,故又称大气过电压。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已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电子设备的功能得以改善,运行的可靠性不断提高,然而防雷的能力却大大地降低了。现在,每年遭到雷击而造成的损失数以亿元计,所以研究保护微电子设备免遭雷电危害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在上个世纪出现了很多的防雷方法和派生出很多防雷器件,但由于对雷电的了解不全面或对器件性能的偏见,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不得其法,浪费了大量资财。研究雷电形成的机理,创新新的防雷理论和技术,探讨防雷规范中的不足,完善整体防雷体系,以求防雷研究新的进展。

2.雷电场的产生
雷电的能量是巨大的,在人类活动中,任何单一的电站所发出的电能不可能产生一次雷电所释放的能量,那么这样大的能量积聚是怎样形成的,下面从物质运动论的角度来探讨雷电场的产生。
由于物质的运动自然界产生巨大的自由电荷,当然这些自由电荷是产生雷电的根源。从电子学中得知,要形成一个强大的电场,一定是其中一方是同性质电荷的积累,但是在天空中空气是绝缘的,同性质的电荷又相斥,它们不可能积聚在一起,不可能形成能量的集中,天空中的物质受气流、宇宙射线的影响而产生自由电荷,且不断增加,在大气层的挤压下向太空高层运动,形成一个电离层,这个电离层是含单性电荷的电子层,其电场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当大气层中出现潮湿的空气,在上升阶段又遇冷空气结成水状云块时,由于云块可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导体,在电离层电场力的作用下,云层中的电子推向面向地的一端,虽然云块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但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静电场,在晴天,云块远距地面而且云块与大地间潮湿空气较稀,它们之间介质绝缘程度较高,不易发生击穿放电现象,但是在雨天,特别是热雨季节,由于云层下降,空气潮湿,在此条件下带电云块击穿空气向大地放电而形成雷电。
雷电不单纯是空间对地放电,往往在空间也会形成雷电。这是因为带电云块在空间的位置较高,当地面的潮湿空气急速上升时,它与带电云块形成的电场在空间放电,形成高空雷电。
云块受电离层电场力的作用产生静电现象,这些云块向地放电以后,其本身产生电离即云块的正负电量的绝对值不相等,形成带电现象,带电云块随着气流运动与另一云块形成电场,当它们逐渐接近时产生放电现象是形成空中雷的原因,当我们观察雷电在空间放电时,往往是一次接一次有连续不断的感觉。

2.1直击雷过电压
有时雷云较低,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云层,而在地面上又有高大的树木或建筑物,雷云就会通过这些物体对大地放电。这种放电首先是由云端先发出一个不太明亮而以跳跃式向大地前进的通路开始的,一般每跳跃前进50米,就要短暂停顿30~90μs然后再继续前进,这种放电叫做阶段式先驱放电。当先驱放电的通路到达大地时,主放电才开始,主放电是从大地开始向云端发展。此时放电通路极其明亮肉眼常常可以观察到,随着主放电向上发展,其亮度则逐渐降低,一到云端,主放电也就完成了。主放电以后尚有较微弱的余光,余光的持续时间可达千分之几至百分之几秒。余光阶段过后,就结束了整个脉冲放电过程。也有的雷云放电不只是一个脉冲,而是包含着3~4个脉冲的重复放电,后几个脉冲的先驱放电不是以跳跃方式向前发展,而是连续的先驱放电。
雷云在先驱放电时,其电流并不大,因此时雷云的负电荷只是处在放电通路积聚的过程中。当先驱放电到达大地以后,大地的正电荷急速中和放电通路中的负电荷,此时电流很大,能达几百kA,一般叫做雷电流。至于“余光”则是主放电后向大地泄漏电荷的过程,其电流值很小。
当雷云通过线路或电气设备放电时称为直击雷。主放电瞬间通过线路或电气设备将流过数十万安培的巨大雷电流,此电流将以光速向线路两端涌去。这时若没有适当设备将雷电流迅速引入大地,则大量电荷将使线路发生很高的过电压,势必将绝缘薄弱处击穿而导入大地。这种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它的大小取决于雷电流的幅值与雷电流波头的陡度(即雷电流变化的速度)。
如果直击雷落在铁塔上,雷云通过铁塔放电,一旦铁塔底脚接地电阻过大,则雷电流导入大地时,热必在铁塔上产生很高的电压降。有可能击穿设备或线路的绝缘,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反击”。

2.2感应过电压
在送电线路或电气设备上除了直击雷过电压外,还会出现感应过电压,即当线路或设备附近发生雷云放电时,虽然雷电流没有直接击中线路或设备,但在线路导线上会感应出大量的和雷云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束缚电荷可抵偿雷云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在导线上所引起的电位升高,因而使导线的电位仍维持原来的情况,对线路的运行并无任何影响。但雷云对大地上其它目标(如附近的山地或高大树木等)放电以后,雷云中所带电荷迅速消失,导线上的感应电荷就会失去雷云电荷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并以光速向导线两端急速涌去,从而出现很高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这种感应过电压幅值的大小和雷云放电时雷电流的幅值、线路导线对地的平均高度以及线路距直击雷地点的距离等有关。其幅值有时可达500~600kV,足以使60~80cm的空气间隙发生放电。所以感应过电压对60kV以下的送电线路还是有很大危害的,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3.雷电防护
3.1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雷击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避免电气设备遭受直击雷以及防止感应过电压击穿绝缘,我们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设备进行过压保护。但就我国而言,过去防雷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雷击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轻视。由于雷电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和瞬时性特点,强大的闪电产生静电场、电磁场和电磁辐射,以及雷电波侵入、地电位反击等,统称雷电电磁脉冲LEMP,严重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许多微电子设备损坏。IEC指出:“雷电,高科技的天敌”。因为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这是富兰克林避雷针等防直击雷系统无法保证的。雷击释放出数百焦耳能量,这一能量与足可影响敏感的电子设备毫焦耳量级的能量差别悬殊,需要有一种合理的工程保护方式。既要防护直击雷,又要防护雷电电磁脉冲LEMP,称为综合防雷工程。综合防雷工作一是要防护直击雷;二是要防闪电电磁脉冲。


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IEC1024-1)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两大部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作为整体统一考虑。
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也叫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也相对严重起来。只设计外部防雷装置而不配之内部防雷手段,接闪器再好,也无法获得好的防雷效果。
闪电电磁脉冲LEMP袭击电子设备的途径有:

3.1.1雷电能量作用于与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导线上,形成雷电波或感应过电压沿导线侵入电子设备,包括配电线、信号线、天馈线;
3.1.2雷电能量直接侵入耦合作用于电子元件上造成元器件误动作和损坏;
3.1.3地电位反击,损坏设备的元器件的绝缘材料。
采取各种措施堵住雷电能量侵入电子设备的各种途径,使得电压为几十万伏,电流为几万安培的雷云放电能量在进入电子设备内部时,衰减为各种弱电设备能承受的几十伏、几百毫安水平,这是电子设备防雷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当今社会科学的进步,使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成为雷电防护新的焦点。有关闪电电磁脉冲LEMP的防护措施: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加装电子避雷器限制侵入电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幅值等是有效的方法。这些措施联合使用,互相配合,各负其责,缺一不可。为了减小雷电效应、减小电磁干扰,屏蔽是基本措施,建筑物的屏蔽、机房的屏蔽、线路的屏蔽、设备的屏蔽是重要方法,电子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机房采用六面屏蔽方法,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灭性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在建筑物的首层、顶层以及各机房均应实行等到电位连接。为了减小感应效应,电力线、信息通讯线路应合理进行安排,保持间距或者采用穿金属管屏蔽等方法。

3.2球雷的防护
在国际建筑物防雷标准(IEC/TC-81)和我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均没有对球雷的防护作出规定。而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的球雷事故还是不少的,球状闪电约占闪电统计总数的13.7%。尽管国内外科技人员对球状闪电的形成机理尚无一致的观点,但对其性质、状态和危害还是比较清楚的。

球雷(即球状闪电)是一种橙色或红色的类似火焰的发光球体,偶尔也有黄色、蓝色或绿色的。大多数火球的直径在10~100cm左右。球雷多在强雷暴时空中普通闪电最频繁的时候出现。球雷通常沿水平方向以1~2m/s的速度上下滚动,有时距地面0.5~1m,有时升起2~3m。它在空中漂游的时间可由几秒到几分钟。球雷常由建筑物的孔洞、烟囱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时也通过不接地的门窗铁丝网进入室内。最常见的是沿大树滚下进入建筑物并伴有嘶嘶声。球雷有时自然爆炸,有时遇到金属管线而爆炸。球雷遇到易燃物质(如木材、纸张、衣物、被褥等)则造成燃烧,遇到可爆炸的气体或液体则造成更大的爆炸。有的球雷会不留痕迹地无声消失,但大多数均伴有爆炸声且响声震耳。爆炸后偶尔有硫磺、臭氧或二氧化碳气味。球雷火球可辐射出大量的热能,因此它的烧伤力比破坏力要大。
防护球雷并不困难,应该在规范或标准中规定相应的措施。就防护球雷措施而言,最好是笼式避雷网,如果达不到笼式避雷网条件,就在建筑物的门窗上安装金属纱网并接地;堵好建筑物墙面上不必要的孔洞;烟囱与出气管上口均要加装铁丝网并接地;储存或损伤易燃易爆物体的仓库和厂房的烟囱和放气管应加装阻火器并接地。对高大树木下的重要建筑物尤其要采取防护球雷的措施。

3.3防护等级
为了抑制由传导来的线路过电压和过电流,以及对无法使用导体直接连接的部分实行等电位连接,应使用电子避雷器(电涌保护器)进行分级保护,对于电源系统,分为Ⅰ、Ⅱ、Ⅲ、Ⅳ、级防护措施,从而将雷电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采用Ⅰ级电源避雷器很难满足需要,必须用多级保护的概念,多级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级器件的优点,以实现整体性能。要注意考虑最后一级避雷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它必须低于需要保护的设备耐冲击电压的能力。
对于信息系统,一般分为粗保护和细保护,而细保护则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选择。天馈线每根馈线应串接一个相适应的天线馈线避雷器。防雷技术已经进入规范阶段,近几年我国已先后出台若干强制性国家标准,IEC1024及IEC1312等标准。现代的防雷工程技术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于通讯技术的不断前进,综合防雷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各种产品还将不断向前发展。

3.4我国防雷技术发展
就防雷历史而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建筑物防雷规范,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只能凭自己的认识设计避雷针,我国建国初期大多是按照日本的45°~60°保护角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用三叉小针铜避雷针、铜引下线和1m×1m铜板作为接地装置。50年代初期,引进苏联技术,采用抛物线或折线计算法,用铁管或镀锌元钢做避雷针,用镀锌元钢做引下线,地下打入3~5m长的镀锌铁管或钢材作接地极,以致现在的避雷带和避雷网均采用镀锌钢筋或扁钢。

1958年9月在建工部设计局于武汉召开的“全国电气设计人员交流大会”上,提出的雷击规律、防雷标准、保护方式、设计要点、屋顶板内钢筋作接闪装置的理论以及详细的设计实例和数十种做法大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以后被广泛采用。

1962年5月出版的《民用建筑物防雷保护》和1980年9月出版的《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关于是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六项重要要素是;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屏蔽作用、均衡电位、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而国内外的标准和规范都离不开这六要素,有的单位还把它们作为设计原则。笼式避雷网和等电位连接早在1958年就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和工作实践中采用了,而国际上戈尔德(G.H.Golde)于1997年才在《雷电》一书中谈到等电位连接的做法,所以我国的防雷研究和实践并不落后。


防雷装置接闪后,建筑物引下线附近的设备会受到雷电流的感应,这就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90年代以前,国际和国内的规范都没有关于雷电电磁脉冲的规定。1992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筑物防雷专委会(IEC-TC/81)才开始讨论这个问题。1995年2月,该机构发布了国际标准《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1.2.3),目前我国尚没有类似的规定。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早已步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建筑物内几乎无不设有复杂程度不同的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民用建筑也不例外。雷电电磁脉冲干扰日益成为频发事故。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已成为当今雷电防护的设计重点。雷电防护是一系统工程,其是一门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学科,所以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需系统、整体、多专业的去规划建筑物的防雷体系;从整体上解决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问题。
研究建筑物防雷应从雷击事故调查入手,找出雷击规律,然后,利用雷击模拟实验,对所总结的规律和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予以验证。研究人员应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防雷技术,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来源:中国电能质量
嗨,快来啊!光看电力文章太乏味,82万电力人喊你一起来探讨,点此进入最火电力论坛!
北极星电力网为广大电力人士打造的期刊分享平台正式上线啦!文章发表,杂志订阅全部免费啦!
投稿热线:010-52898473

>>更多 热门电气招聘公告

《浅析系统的外部过电压及其防护(一)》的相关文章

《浅析系统的外部过电压及其防护(一)》的相关新闻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专业论文
>>更多应用与方案
>>更多企业技术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