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构"频繁打压"故障的诊断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电力论文3
2007/12/24 18:36:49
摘要:通过对液压机构二次控制回路和机械控制方面的分析,剖析了液压机构"正常运行"的假象和液压机构在外泄漏不存在、内泄漏又极微弱的条件下,"2YLJ单开关控制油泵启停、补压油量过少"是"频繁打压"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判断与处理方法,为液压机构"频繁启动打压"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液压机构;频繁打压;故障;诊断
0概述
液压机构出现"频繁打压"故障现象,一般从机构外泄漏、内泄漏等二大方面查找,但现场检查机构似乎很正常,而且在检查中通过几次泄压、补压,"频繁打压"现象会自动消失,重新运行后不久,故障又重复发生。看似正常的机构何以出现这种情况?让我们通过检修实例共同撩开液压机构"频繁打压"的面纱。
1故障与检查
一台SW6-220型开关(配CY3型液压机构)A相发"重合闸闭锁,压力异常"信号,C相出现频繁打压现象。结构原理图见下图,现场检查、检修情况如下:
(1)A相:压力表油压28MPa,指针接点与高压限位接点闭合;中间继电器ZJ和磁力启动器CQ已动作;蓄压筒活塞杆底端已脱离IYLJ滚轮(如图1),用万用表检查其接点仍在常闭状态(如图2);微动开关无偏离现象。判断1YLJ接线错误。检修:拉开油泵电源闸刀,泄压至0表压,将46号线头换接1YLJ另一对接点。重新补压,恢复正常。
(2)C相:表压22Mpa,无外、内泄漏现象:用泄压阀泄压,21.5MPa启泵,21.8MPa停泵,补压仅0.3Mpa
观察蓄压筒活塞杆底端刚越过2YLJ滚轮轴心水平线,1YLJ滚轮停留于蓄压筒活塞杆上(如图3);用万用表检查1YLJ接点在常开状态(如图4);微动开关无偏离现象。判断lYLJ滚轮与活塞杆间隙不当。检修:拉开油泵电源闸刀,泄压至0表压,调整1YLJ滚轮;重启:21.5Mpa启泵.23Mpa停泵,恢复正常。
2分析
2.1油压控制分析
当油压下降到额定压力时,蓄压筒活塞杆底端推开2YLJ滚轮(如图9),1、2YLJ接点均处于常闭状态(如图5),油泵启动;当油压上升、活塞杆底端脱离2YLJ以后(如图10),2YLJ接点呈常开,1YLJ接点保持常闭以维持补压(如图6);当油压上升到额定压力时,蓄压筒活塞杆底端离开1YLJ滚轮轴心水平线(如图11),1、2YLJ接点均处于常开状态(如图7),油泵停止,补压完成。
2.2缺陷分析
A相1YLJ接线错误,滚轮位置正确,启泵时其内部接点已在常开状态(如图8)。即油泵控制回路失去自保持,当活塞杆底端越过2YLJ滚轮轴心水平线后,其接点也变为常开。CQ绕组失电、停泵。形成2YLJ单开关控制油泵启、停的局面一一造成正常运行假象而没有故障表现。
通过推理可知:油压异常升高先由于1YLJ滚轮偏移设计轨迹,其接点应在常开却反呈常闭状态,维持了补压。当补压至活塞杆底端渐离其滚轮时,滚轮逐渐恢复到设计轨迹.即接点仍在常闭状态,控制回路如图6。此时,只有压力异常升高,通过压力表电接点断开ZJ接点,才能停泵(如图1、2)一一发出故障信号。
C相1YLJ接线正确,滚轮启程不足,接点已在常开状态(如图8),同样使油泵控制回路失去自保持,形成2YLJ单开关控制油泵启、停的局面一一造成正常运行假象。
2.3假象剖析
假象1:运行中的液压机构,外观无渗漏点,油泵启动和停止时压力表指示油压在合格范围……制造正常运行的假象。
假象2:机构运行"正常",0表压启动打压时间短……制造油泵效率高、密封和阀系统性能好的假象。
假象3:操作时,有短时补压……制造操作能耗少、补压快的假象。
2.4特点
微动开关滚轮易偏离设计切线(行程不稳).造成2YLJ单开关控制油泵、能量补充过少的缺陷,隐蔽性很强、易造成"频繁打压"故障。
3判断与处理
3.1判断
打开机构箱工作缸侧门板,观察补压完毕的蓄压筒活塞杆底端应完全离开2YLJ、且应越过1YLJ滚轮轴心水平线,如图11;若补压时间短,且蓄压筒活塞杆与1、2YLJ配合如图3状,则可判定是2YLJ单开关控制油泵的非正常情况,也可用万用表电压档帮助确认。
3.2处理
拉开油泵电源闸刀,用万用表电阻档查清接线无误且1、2YLJ接点手动切换正常后,调整1YLJ滚轮与活塞杆间隙即可(注:3、4、5YLJ有直流信号电源,未拉除不可测量,防止烧表)。
4防范措施
(1)液压机构检修后,必须检查每一个微动开关与活塞杆的相对位置及对应油压。
(2)结合安全大检查、班组定期巡查,按判断方法用肉眼观察,及时诊断,尽早检修。
(3)值班员操作、巡视时,也可如此诊断,以共同防范。
5建议
液压机构中的微动开关控制失灵,往往并非其本身损坏,而只是其滚轮易偏离设计运行轨迹,改变了触点动作行程所致。改造后的滚轮能确保微动开关滚轮在设计运动轨迹上运动,且能保证滚轮与活塞杆间隙的稳定性。
来源:中国电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