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论文技术应用政策标准解决方案常用资料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企业技术专家访谈电力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北极星电力网 > 技术频道 > 专业论文 > 居民生活区电缆敷设方式探讨

居民生活区电缆敷设方式探讨

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佚名   2007/12/18 1:33:44   

 关键词:  继电保护 电缆 居民

□开封供电公司许正立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对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规模稍大的高档居民生活区越来越多的采用电缆附设的供电方式。由于目前对居民生活区电缆附设方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生活区内电缆附设方式多种多样。生活区内地下管线排列(电话线、有线电视、宽带网线、上下自来水、地热水、煤气管道),纵横交错,布置复杂。有些房屋开发商为了减少投资,施工方便,新建居民住宅生活区往往习惯地采用电缆直埋式敷设方式。在移交电力部门治理后,运行一段时间,由于这种方式在电缆遭到外力的破坏、故障等情况,出现了电缆损坏、故障而较难修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
在对临近的几个地市级供电企业考察中,这种现象均普遍存在,各市供电部门每年平均拿出20—30万元,用于居民生活区的电缆维修和改造。因此,为了保证居民住宅区安全、可靠、连续供电,减少电力部门的重复投资,本着“安全供电、利于施工、方便维护”的原则,有必要对住宅区地下电缆敷设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找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居民住宅区地下电缆敷设方式。下面对常用电缆敷设方式优、缺点进行分析如下:

一、隧道式

优点:运行维护和检修方便。缺点:需要大量资金、材料来建设坚固的地下隧道和足够的管道布置空间,建设投资费用较高。这种方式不适合居民生活小区内采用。

二、缆沟式(明沟式)

优点:电缆运行维护和检修方便。缺点:缆沟建设的投资较大,影响小区内整体布置,而且需要有可靠的排水系统和设备,维护费用较高。缆沟式电缆敷设方式若用于生活小区或人员集中的场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重:
1.必须有专用的排水系统,且常年处于良好状态,如多数小区采用明沟方式,排水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将很高;2.缆沟密封不严,易遭受小动物损坏;3.因住宅区内车辆、人员集中缆沟盖板易损坏;4.如该缆沟属电力部门专用缆沟因盖板的丢失、损坏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易产生法律纠纷。

三、穿管式

优点:轻易于施工,碰到交叉管道时,灵活性较高,不影响小区内景观和整体布置,所需费用较低。缺点:这种方式需要在电缆敷设拐弯处增设检修井,存在不安全因素。穿管式电缆敷设方式需注重以下问题:
1.大截面电缆穿管困难及弯曲半径不易保证;2.管内电缆一旦有损坏,必须整根更换。3.须增加多根备用穿管;

四、沟槽式(暗沟式)

优点:无积水问题,电缆走径有明显标示,沟槽方向具有随意性,不影响小区内景观。缺点:沟槽式电缆敷设方式不适合用于道路和硬化地面处。

五、直埋式

优点:便于施工,不影响整个小区的环境美观、投资少、工期短。缺点:电缆运行中出现故障检修维护困难,运行维护不利。

综合上述分析,采用沟槽式(暗沟)与穿管式相结合的电缆敷设方式较适合用于居民住宅生活小区,房地产开发商也易接受。这种电缆敷设方式要害在于如何完善电缆走径的可靠、牢固、明显的标示和选择适当截面的电缆,以防止电缆的外力破坏和过负荷损坏。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沟槽式与穿管式相结合的方式,既减少投资,又方便维护和检修,但是在小区用电设施移交电力部门治理验收时应注重以下问题:
1.杜绝直埋式电缆敷设方式;2.电缆走径的标志必须正确、清楚、牢固;3.电缆规格、截面应符合规定要求;4.过路受压力部分电缆必须穿保护管保护,并按规定埋设电缆标示桩;5.电缆暗沟敷设方式应砌砖墙并装设电缆支架,顶上盖板并高与硬化路面,盖板须承受5吨以上的压力;6.小区内敷设的电缆线路,无论高压还是低压,应当沿绿地敷设。其线路走径上均不得进行硬化处理,以便于事故发生时进行开挖抢修。

来源:
友情链接
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